23、封赏

庆历皇帝俯身一拜,再次叹服于太上皇的手段。

“我依稀记得,如今帮你打理后宫事务的女史便是贾代善的孙女,这贾珠的亲妹妹?”

“回父皇,正是如此。

儿臣这次便打算将她收入后宫给个高位,也算是个恩典,她这个年纪出去了也不过是做个续弦。

当年她入宫做女史也就是奔着能嫁入高门做掌家太太,全天下可没有比后宫更大的家给她掌了。”

“你打算让她继续执掌宫务?”

“其他高位之人都有儿子,儿臣怕太子受委屈。

贾女史作为后来之人一跃而上,必能引走后宫之人的大半敌意,但只要儿臣多回护她几分,加上她自己的手段也不俗,必能安全无虞。

而太子,也能有几分喘息之机。”

“罢了,既是你的后宫,我也不多管了。若无其他问题你便退下吧。”

“儿臣告退。”

出了永寿宫,庆历皇帝心里有几分不得劲。

一是父皇轻易便能给出应对之法,让他再次怀疑起自己的能力。

二是宗室那些人,他也不想给那些人太多的恩典。

父皇只觉得豪门世家是趴在大靖朝上的水蛭,但他却觉得,宗室才是大靖最大的蛀虫。

宗室享有特权,不受普通法律约束,不归当地官府管制。

他们占有大量的土地,却无需交税,甚至可以在地方收税。

宗室之人什么也不必干,每一个宗室,生来就能领取俸禄,待到了成亲的年纪,还能分得房产土地。

若是有爵位的宗室,爵位世袭罔替,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

普通宗室还好,除了成亲时分得的房产土地,每人每年不过几十石米粮。

有爵之人的岁供之数却是一笔庞大的开销。

庆历皇帝亲自算过,光是去年一年,用在宗室之上的银子,竟是占了财税收入的两成。

而这些人无所事事,又无后顾之忧,便死命的生,庆王光是儿子就有七八十个了,女儿更是不计其数。

让他们这样生下去,多少年后,便是全国的财税收入也养不起。

自己是恨不得把他们的爵位统统一削到底,但这次按照父皇的意思,竟是还要新增几十个爵位出来。

但父皇的决策又十分有理,用宗室去推广甘薯,才能让普通百姓记住他们徒家的好。

有爵位在前面吊着,那些选中之人才会尽心尽力。

罢了,先过了眼前这一关。

宗室之事,自己有生之年必要找到解决的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