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怕得要命,裹脚一事一拖再拖,拖到大丫七岁了,再不裹脚就彻底来不及了。若是等到骨骼定型了再来裹,只怕要受更多的苦。
这段日子里,夫妻俩始终无法做决定,急的满嘴燎泡。刘三娘看着大丫高高兴兴的一个人翻花绳,只觉心如刀绞。裹了脚大丫极有可能会死,不裹脚大丫就得被人指指点点一辈子。
刘三娘就这么呆呆的坐在天光里,直到王二说:“我今儿去听了崇明书院的那个裹脚的辩论大赛。”
“怎么样了?”
“我觉得这风向怕是要改”,王二虽然勤勤恳恳,但并不会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埋头苦干,相反的,他脑子还挺活络的。
否则金陵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就算是在平民区购置自己的房子那也是极不容易的,更别提王二当时分家之后手头只有二钱银子,几乎堪称白手起家。
“我去听了那个辩论大赛,我就觉得那帮子说裹脚好的人都是狗屁!”
刘三娘气得不行,“你觉得是狗屁有什么用啊!那街坊领居们都在裹脚,大丫不裹就得被人笑话,笑她王大脚!”
王二有点子烦躁,“你就没觉得打从那场小脚辩论会之后大家风向都变了吗?”
“变什么!李二娘才刚给她闺女裹脚。”
“我是说……从前大家都觉得小脚不裹不行,但现在已经有的人家不给自己闺女裹脚了,你说的那李二娘给自己女儿裹脚那还是在半个月之前,那会儿辩论赛都没开呢”,王二说了一通,“我就觉得那些人说的都对,裹小脚到底有什么用?满金陵一年都死一万多人啊,那么多人的尸体堆起来铺满北河街都够了”。
王二闷了半晌,终于说道,“我不想大丫死,要不就不裹了吧。”
刘三娘顿时泪如雨下,“大丫是我掉下来的肉,可这辩论赛开了才几天啊,要是以后风向又变了,那怎么办?”
王二沉默了很久,到底决断道,“不裹了,据说那几个当评委的全都是读书人跟当官的。既然最后反对裹脚的那帮人赢了,那就说明读书人们和当官的都是支持放脚的,那咱们就跟着他们走。他们书读得多,总不会出错的。”
两人商量了一通,到底还是决定不裹脚了。
可王二万万没有料到,不过第二天,刘三娘就反悔了,两人正关着店门在豆腐店里吵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