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沈游拿起对方的小抄一看,只觉哭笑不得。他们居然把沈游发布的考纲给抄了一份夹带进来。
要知道,沈游的考题全是简答题,这些人是要被沈游聘去当先生的,所以沈游要看到的是这些人自己的思维。还有什么会比看上去无迹可寻的简答题更能看出这个考生的知识储备量多不多、专业基础扎实与否,思维是否开阔。
当然,要是找不到优质人才那也只能矮个子里拔高个。但是像是抄抄考纲就像糊弄过去这种是绝对不允许的。
众多考生们根本注意不到沈游和周恪的巡查,也不在乎沈游是个女子。他们全副心神都放在了考试上。
这对于一朝落魄的犯官及其后人们、落魄文人乃至于农人、工匠而言,是极佳的机会。
第一场考得是水利科,此后还有什么“丹青”、“船工”等等科目。只要确定有人报名,哪怕一个科目只有一个人,沈游都愿意为这个人开一个考场。
培育人手是需要时间的,况且沈游再博学也无法了解所有科目,相反的,许多东西她只知道皮毛。
为此,她必须要不惜一切代价收拢各类专业性人才。
假使对方只愿意作为先生,那么自然去庄园授课,每日定时有人接、有人送,一月五两,分文不缺。但若是愿意与沈游签下卖身契,那么自然是包吃包住,按照级别定薪资。
考试进行的时间很短,共计七天。沈游与周恪工程量巨大,他们必须要在一个月内批改完接近一千份考卷。
甚至于周恪白天还得去点卯,主力就变成了沈游。
俩人白天努力干活,晚上点灯加班。
一个月后,沈游看着自己筛出来的六十四名初试候选人,只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这六十四个人里,有人字迹狂放到沈游眼睛疼,有人试卷被他自己沾上了墨点子,有人逻辑清晰、文思泉涌……形形色色的文章出现在了沈游与周恪的手上。
第二天,他们便将初试名单张贴在了招聘启事旁边。大红的名单一出来,挤在人群里的公文宣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他呆愣了一下,只觉鼻子发酸、喉头一哽,像是多年昏暗的生活里看到一点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