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这,放这……”
“快着些,快!”
这是高桥县城的北面。距离城门约莫只有十几里地。城门对出来的官道两侧并没有夹道、高山,唯有几座小山丘。
沈游现在就站在其中一座小土坡之上,拿着千里镜向远处眺望。
经过数年的发展与积累,沈游终于用上了简易版的望远镜,虽然精度还远远不够,但是至少比肉眼望得远。
刘三俊瞄了眼千里镜,又瞄了一眼……
沈游忍不住笑了出来,笑得刘三俊脸一红。她抬手将千里镜递给了刘三俊。刘三俊二话不说拿起来就看。
他慢慢的伸长了镜筒,惊奇的发现这镜筒果然望得很远。镜筒里,刘三俊已经能够看见远处一副烟尘滚滚的态势,隐隐能听见人马喧哗之声。
不管刘三俊看过多少次,他都觉得这东西特别神奇。看来先生把钱大把大把的砸给匠科还是有用的。至少匠科的军械司终于有了成果,不用回回面对着户科蒲良骏的冷脸还得赔笑了。
军械司不是不能出好东西,而是无法保证品质控制问题。
手艺好的老匠人精心打磨出一杆优质火铳跟整个军械司能够大量稳定出品优质火铳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前者尚且是手工作业,而后者虽说远远不算工业化,但至少也算是流水线作业、少量机械化加上还不错的品控。
以千里镜为例,这样品质的千里镜军械司可以做出第一个,就可以做出品质差不多的第一千个。这才是军械司十年磨一剑的真正厉害之处。
事实上,在沈游眼里,军械司的品控依然做的不是特别好,如果放在她上辈子,这种良品率足以让军械司彻底倒闭。但放在现在,真是矮个子里拔高个,全靠同行衬托。
至少现在,军械司生产出来的火铳使用起来不至于像大齐的火铳那样,让将士们宛如撞大运,不是抽到一杆极为优质的,就是抽到一杆使用中途突发爆炸炸死自己的火铳。
事实上,得益于沈游对于匠科的看中,各地甚至明文刊发工匠人才引进和奖励制度,吸引了大量来南越做生意、定居的人口举荐匠人。
这些年来,大量的优质匠人逃荒进入了沈游辖下。再加上情搜科到处留心匠人们的消息,时刻挥舞着锄头,准备挖大齐朝廷的墙角以及学院里对于匠科人员的培养。终于,大量优秀的工匠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