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页

可这会儿除了沈游与周恪,全场寂寂无声,没人觉得他是个心思浅的傻小子。

皂衣军的诸多将领还好,情搜科的赫赫威名,他们早就在平日里见多了,也就习惯了。说到底,情搜科越强大,他们打起仗来就越容易。

再说了,强大的也不止是情搜科。

医科培育的大夫铺遍每个州县,匠科的工匠们出现在每个城镇的基建项目中,户科商业司着力复兴各地经济,农科培育的种子、与匠科一同开发的各色农具出现在了民间各大打铁铺子里,安全科维持着各个城镇的民生治安……

他们只是不如情搜科来的显眼,但其细水长流的功绩,丝毫不亚于情搜科。

而在座的各位,不论是将领还是民政官吏,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能够在此有一席之地的,不是有一技之长的,就是心明眼亮的,反正全是能人,没两把刷子根本坐不了这个位子。

所以他们习惯性的听着情搜科的情报,在心里做出自己的判断。

可一众川蜀降将就惨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见到情搜科的恐怖之处。

都说情搜科专司情报刺探之事,下至升斗小民,上至重臣天子,无人不查,无事不晓。

原本以为此事不过是皂衣军对外吹嘘罢了,万万没料到,竟然是真的。

别看姚爽此刻评价金陵城漏洞百出,可那是他们数年前就在金陵城里埋线,才能有今日硕果。

就像亲军各卫需要自筹一半饷银一事,看上去平平无奇,随意找个永清卫的兵就能打听出来。可这样的事情是不会有明文下达的,况且人家为何要告诉你如此敏感的饷银问题。

那是需要套交情至少几个月,还得在各大卫所的不同人员里打听,又要不引人注意。而不同职级的将领,打听其饷银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

将各式各样的情报汇总,抽丝剥茧,互相印证之后,方能得出一句“除三大亲军之外,其余各卫均需自筹一半饷银”。

这一句话背后是多少心力。

除此之外,姚爽汇报的囤兵人数可是足额的,就连他轻飘飘的提了一句“可能会滥发宝钞”,都是有事实依据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