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页

“陛下三思啊”,首辅叶玉泉刚才装傻充愣,如今反倒急急道,“陛下,此三州之地,屯兵约二十万,尚、邵二位将军一旦被抽调走,三地骤然少了三分之一的兵马,一旦有人奇袭,只怕是……”

秦承嗣实在是太了解这位老而弥坚的叶阁老了。

明面上是屹立多年而不倒的三朝元老,实际上干了三朝都只有一个大学士的虚名。

有小心思,有些迂腐,政事无能,奈何冶《春秋》极好,又当了两任皇帝的经筵讲师,还四处讲经,说不上蜚声朝野,但也算小有清名。

当年秦承章南逃,泰半官员被带走,京都官员十去九空,结果叶玉泉正好在关中讲学,竟然还活了下来。

没办法,秦承嗣得位不正,为了安定朝野内外人心,他只好矮个子里拔高个,提拔这种人当了首辅。

所以秦承嗣素日里虽然给了这位首辅面子,但基本属于面上虚心接受,心里坚持自我。

“叶阁老说的倒也有道理,但尚、邵二位将军追随朕多年,朕自然相信两位将军的能力,势必会做好准备”。

“陛下”,叶玉泉拉长了语调,摸了摸胡须,以一种语重心长的姿态教育道,“臣心知两位将军忠肝义胆,但说到底,他们手中拥兵数万,还都是在京畿周围……”

话里话外,是要秦承嗣防备这些拥兵的将领,以防他们倒戈相向。

这话倒是题中应有之义,叶玉泉用良心发誓,他说这话是没有私心的。

“陛下,非是臣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祖宗家法在前。不如以文臣为帅,以节制兵权”,他厌恶的看了眼躬身站在秦承嗣身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忠义。

直看得王忠义心中极为不悦,掌印太监好歹有内相之名,如今被人羞辱至此。

按照大齐传统,文臣做主帅,武将做先锋,太监做督军。

但叶玉泉话里话外都是要防备武将,重用文臣,提都没提太监。

秦承嗣心里冷笑。

可算是来戏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