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 19 章

也就是说,校辩论队不仅只有短短三年的历史,甚至于这支队伍最初的成员,都是临时东拼西凑而成的草台班子。

黄皓将台下新队员们惊讶的神情收入眼底,笑了起来,有感而发道:“在杏川大学发展中文辩论,其实先天条件非常不利。”

“杏大在高校扩招的风潮中依然保持了精简,从大一到大四所有的学生加起来,也不过小几千人,跟其他正经的综合性大学比起来,连别人一届新生的招生人数都比不了。”

“作为学生,学校没有扩招,师生比非常高,这肯定是好事。但是从发展校队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人员储备天然地就比其他大学要少得多。”

“而且,新生入学典礼的时候,校长应该告诉你们了吧?除了英语学院必须选修一门小语种以外,其他所有专业都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专业。虽然是第二专业,但也要和其他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一样,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

大一的新生们虽然已经从开学时的难以置信到现在逐渐接受现实,但听黄皓提起杏大强制所有学生选修第二专业并参加专四专八的规定,还是忍不住怨声载道。

杏川大学,简称杏大,名义上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号称覆盖文学、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四大学科,但由于杏大的前身是一所语言类大学,所以语言类专业数量繁多、底蕴深厚。

从使用和学习人数众多的世界语言,到一般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小语种,杏大都应有尽有。虽然许多小语种一届只招个位数的新生,甚至还有四年招一届的冷僻专业,但林林总总加在一起,语言类专业的学生依然是杏大的主流人群。

最能够体现杏大语言专业地位的一点就在于,在其他综合性大学,所有外国语言类专业都归属于外语学院,顶多再加上一个中文学院,但在杏大,不仅有英语学院、欧洲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学院,法语系、俄语系、日语系、阿拉伯语系等人数较多或资金充裕的语言专业甚至自成一系,不归属于任何学院。名义上虽然仍然是系,却和学院具有同等的行政地位,也因此,杏大的各项学生活动往往是以院系为单位。

除去语言类专业,杏大还有国际金融与商业学院、国际法学院、国际新闻与传媒学院、以及全球社会文化学院所开设的非语言类专业。

只不过,这几个学院的名字听起来气势恢宏、体量庞大,实则国际法学院的本科孤零零的就法学一个专业,国际新闻与传媒学院的本科也只有新闻专业,虽然国际金融与商业学院和全球社会文化学院的专业略多几个,但真正能跟“国际”和“全球”扯上关系的,也屈指可数。

若干年前的某位校长,为了完成杏大从语言类院校到综合性大学这一转型,匆忙开设了近十个非语言类专业。但该校长也心知肚明,新设的专业缺少积累沉淀和师资储备,短时间内跟其他潜心办学多年的老牌综合性大学难以比肩。

于是他灵机一动,给学院起了几个浮夸的名字,然后提出了所有杏大本科生都必须拿到一个英语学位、并且必须通过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的要求,称之为“将语言优势和非语言类专业的知识技能相结合、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一番包装之下,校长借着“带领杏大转型成功”的履历,不久便如愿前往另一所老牌985大学高就,只留下一届又一届单纯的高三毕业生踌躇满志地入学,然后被迎新的学长学姐们无情地告知,未来四年的生活,做好继续被英语□□的准备吧。

在一片抱怨声中,黄皓继续说道:“也就是说,在杏大,每个人必修的学时都是其他学校普通专业的两倍,上课的时间是双倍,课后的作业可能还不止双倍。”

“我们班上的同学就经常自嘲,说杏大应该改名叫杏川外国语高中。说是上了大学,但每天的课基本上都是从早上八点一直到下午四点排得满满的,而且下了课还得背单词、记语法、做作业、练口语,每天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其实一点也不比高中少。”

“而语言的学习全靠日常积累,日复一日的用功一刻也不能停,如果平时偷懒,等考试前再想临时抱佛脚地突击,肯定是行不通的。”

“但打辩论又是很花时间的,只要有比赛,一整个星期就做不了其他事情了,每天晚上自习结束,剩下的时间都要拿来查资料、讨论、写稿、准备。”

黄皓回想起自己的经历,实话实说:“作为杏大的学生,参加比赛是很辛苦的,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辩论,其实很难坚持。

“不仅如此,对于我们这种语言专业来说,就算能坚持,我们真正可以在学校里打比赛的时间其实也非常短暂,也就是大一一年加上大二上学期。”

“到了大二下学期,先是专四考试,非语言专业的只用准备英语专四,语言专业的不仅要准备英语专四,还要同时准备本语种的专四,基本上四月之前都忙着复习考试,肯定没有时间打比赛。”

“等专四结束了,又要准备交换项目。除了中文专业以外,杏大所有语言专业大三都有一年的交换项目,根据期末考试的排名和选拔面试的表现决定交换的学校。不出意外,等专四结束,又要开始准备选拔考试了,不管怎么说,大家肯定都想去好的学校交换。”

“到了大三,直接一整年不在学校,肯定是不可能打比赛的。等到大四,好不容易回学校了,又进入了毕业季。”

“像我们这样,大四还继续抽时间打比赛的,”黄皓指了指自己,又指了指站在一旁的葛思妍和董晓,“别说在杏大,在整个百花市也没有几个。”

“所以说,语言专业的同学能正经打比赛的时间,也就一年半,太短了。非语言专业稍微好一点,但一样要考专四,而且到了大三大四,也要开始为毕业做准备了。”

“这些还只是先天条件上的不足。”

“后天环境也非常薄弱,杏大虽然形式上转型成综合性大学,但语言类院校的传统根深蒂固,一味强调外语的重要性。英文辩论队不仅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和训练场所,外出参赛也会有团委的老师负责带队,任何一次比赛的胜利还会在校园网首页广而告之。”

“这些,我们一样都没有,没有老师、没有场地、没有经费,学校没有提供任何资源,所有的一切都靠我们自己,”

“但是,”黄皓的目光一一扫过和他并肩作战的老队员们,心中感慨万千,“作为杏川大学校辩论队第二任队长,我可以很骄傲地告诉大家,即使是面对如此恶劣的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校队的队员们一直在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