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页

且太子成长还有一段时日,有着这么一个磨炼石也是一种警惕和进步,清乐算得清楚。

春去秋来,不知不觉间过了一年,朝廷在清乐的掌控下渐渐的运转起来,而后宫她与太后则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母后,他们都在说你的坏话!”年满十岁的宁怀元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也晓得去分析身边人说的话是何用意。

若是旁人他断是不会在意或跟母后说的,令宁怀元不开心的是,为何连皇祖母也要在他耳边诋毁母后?

清乐并不意外有人会挑拨离间,毕竟他们能做的也就这些了,“元儿呢?你是怎么想的?”

如今的宁怀元在清乐的教导下已经在渐渐的接手朝中一些事宜,心志见识自有自己的见解。他信任的看着母后,认真道,“母后是个心怀百姓的人。”

清乐轻轻的摸了下宁怀元的发冠,欣慰不已,“上位者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影响身边所有人,元儿,你要时刻記得,多看多想,万事以百姓、以社稷为重。牢记有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得用心去感受,理智分析事情的利弊,从中寻找信息。”

“就像他们不了解母后、误解母后般吗?”

清乐道,“母后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因为人的私心会影响判断,母后只需做到问心无愧,令百姓安居乐业便可,旁人的判断无济于事。

左右这些人也只能这般发发牢骚,以此抒发自己的无能,对社稷并无半点功绩的人,何须在意。”

宁怀元若有所思的点头,“儿臣记下了!”

第49章 【完】半点朱唇谁敢尝

太子渐渐年长, 待其年至十五时,清乐彻底的放权, 回归太后的位份上。

这些年尽管宁怀元至始至终都相信着清乐, 可当他渐渐渗透朝中事物时, 还是不由得为何母后的手段和谋算心惊不已。

母后实在太过妖智了,上至那科举制度的改革, 在各地建造的学府, 供天下学子求学,开放书阁,普及寒门出身学子的学识, 下至鼓励商人经商, 奖励百姓种植等政策,件件皆令崇国更上一层楼。

短短五六年, 不仅让国库富裕了几十倍,更是收获天下学子,尤其是寒门出身的官员敬重有加,便是民间百姓,也多为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