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研究能做的项目时,提了十几个方案,他选了这个。

“碱地的水果好吃,这个我也知道。种果树卖果子或是办果汁厂都成。问题是这地方十年九旱,得种耐旱的水果,想种活也不容易。得先去农业大学找专家,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技术。另外,我觉得,能不能搞养殖,养牛。治碱种草,再用草养牛。”

项默也不是白忙活的。

“行,那咱们分工合作。我主要跑水利方面的事情,争取能再修一条引水渠,生意上的事情你办。”

仓县之前的那条河,还是六十年代修的,把原本的时常断流地小水沟加深加宽又修了河堤,修成了一条小河。刚修好的时候,很大的缓解了当地的干旱问题。只是近些年,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农田开垦过多,很多树木砍伐,干旱越严重,那小河的作用才越来越小。

没有水,种啥都难。想法再好,也没什么用。

难道别人就不知道碱地的水果好吃吗?当然知道。他们下乡去,当时的百姓家都是拿自家产的水果招待的。到离碱滩远的村子时,还会遇到专门卖碱摊水果的小贩呢!

据说以前也有两任领导提出要种果树的,都没成功,果树全旱死了。领导还受了处分,影响了升迁。再也就没人愿意试第三次了。也有提出要种草的,效果并不好。碱滩含碱量太高了,不好治。

事实上,时至今日,还没有脱贫的地方,跟领导的关系并不大。政策每年都有大量的倾斜,各种扶持,不作为的领导也很少了。这个不行,很快就会换年轻有想法的上。都会不断的尝试各种脱贫的办法。在这种全国打扶贫攻艰战的年代,这可是最亮眼的政绩之一,有野心的,有责任心的,有想法有抱负的,悲天悯人的,不管因为什么,总会有人愿意来做这个事,也都很用心的做这个事。

这种情况下,久久不能攻下的地方,原因方方面面,但是人为原因肯定是不多了。最主要的还是自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