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泉握着笔的手因为激动而颤抖起来,期待了这么久,终于有人报名。他要谢谢约翰,因为他,促使这二十八个孩子的父母下定了决心。但静下来时,心中却是百感交集。
小凡鼓着腮帮子转来转去,说:“诶,姐夫,你说,他们是不是崇洋媚外?我们之
前说那么多,没一个人报名,那个约翰一来,他们就报名了!真是气人!”
肖泉抿了口茶,说:“那你想不想有人报名啊?”
“当然想!”小凡仍然有些不服气,但目前情况的确是朝好的方向发展,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他想到姐夫央音毕业,约翰到央美做过交换生,虽然领域不同,但水平也差不多,可约翰在父老乡亲面前就是更有号召力。也许,不是崇洋媚外,只不过,物以稀为贵罢了。算了,人家好歹是客,自己这个东道主还是不要太小气了。
“我们只要把青山书院办好就行了,至于到底是谁把学生招了进来,不必太在意。但,如果我们没教好,那就是我们失责了。”肖泉说完这话,不禁觉得自己像个老干部。
小凡“哦。”地一声,安静了下来。
接下来两天,又有十来个别村的学龄儿童报名。
九月一日开学那天,肖景顺来观摩开学典礼。开学典礼上,青山书院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
小凡带着全体教职人员和三十九个
一年级孩子朝国旗敬礼,阳光自晴朗的天空中倾斜而下,晒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五星红旗在青山绿水间迎风飘扬,神圣庄严,不可侵犯。
那一刻,安安又哭了,她看着他们昂首挺胸,屹立于自己亲手耕耘的操场之上……她忽而觉得,那一颗颗勇敢的赤子心,究竟是何等地孤勇,才敢逆流而上,于荒芜之中,搭建未来。
她看到肖泉拉了满弓,《义勇军进行曲》开头的几个音符便如春雷一般,震破了湖面的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众人伴着琴音唱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明月从来没有哪一次像这样豪情满怀地唱过国歌。
路边驻足的家长仿佛第一次亲眼见人拉小提琴,也许有人知道,聂耳也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家。
薛维和石磊送了块匾过来,匾上的四字是“润物无声”。
李老师撑着小洋伞,站在树荫里不吱声。她想着:只要他邀请她来任教,她一定马上答应。可她又明白,他是不会邀请她的,就算只以同事的身份留在他身边,也是不可能的。
约翰支着画板在银杏树旁作画,家长们见他
画中的青山书院葱葱绿绿,安静繁茂,孩子们面向五星红旗敬礼的背影单薄可爱又蕴含着无穷的力量。
进教室后,孩子们有的将手叠在课桌上,有的反在背后,他们背挺得笔直,甚至有些僵硬。
明月在黑板上画好田字格,然后规范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之后便是相互介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有一个意外。
一个叫郭子豪的小男孩涨红了脸向大家自我介绍之后,他后座的小女孩甩着细软的马尾往讲台走,那马尾好像钟摆似的,待她在讲台上站定,刚准备开口说话,却“哎呀”一声,忙用手捂住自己的嘴。
明月连忙来到她身边,只见小女孩手掌心里躺着一颗牙,牙齿上还沾着血。
小凡忽地出现在明月面前,对她说:“我带她去漱口,放心!”
刚刚还因为突发事件一阵哄笑的孩子们见小凡突然出现,一个个都收了声。明月扶着女孩的肩说:“徐老师是大家的体育老师,他带你去漱口,我和同学们等你回来自我介绍好不好?”
女孩点点头,转身跟小凡出去。回来时,一组最后一个同学正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明月招呼站在门口的女孩进来,女孩走上讲台说:“老师好,同学们好,我叫陈晓桐,今年也7岁了,谢谢大家!”她说话时,门牙处透风,声音好似飞跑了些一样。
小凡从窗边装作若无其事地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