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夜会

“行了甭谢了,哥哥知你一贯心善厚道,依你就是。你且歇着,哥哥给你做鱼去!”

“不急,还有一事。”夏侯玄又拉住他,道,“方才进门之时,兄长说有事相商,可是征西之事?”

“可不正是此事。你怎么看?”

“请问兄长,是何时有此计划的?如此大事,太初之前竟毫不知情……”

“你前些日不在京里,这不是还没来得及找你商议么。”

有小厮端了茶水过来,曹爽亲手把茶盏递到夏侯玄手上,“此事说起来,是由邓玄茂和李公昭先提起的。说是蜀军后撤,眼下关中空虚,是西征的好时机。我觉得此计不错,所以才在早朝上提请群臣商议。”

“好兄弟,到时候,由你都督雍凉,任前线总指挥。我来坐镇长安统帅三军,你我兄弟齐心协力干番大事,如何?”

夏侯玄蹙眉,邓飏素来仗着有些小聪明,心浮气躁贪功心切,常爱给曹爽出些馊主意。洛阳令李胜却是一直较为持重妥当的,也跟着起什么哄?

“表兄,咱们非同外人,愚弟也就有话直言了……”夏侯玄正色道。

“用兵作战,讲究天时

地利人和。九州地形,西高东低。西蜀以前屡次北伐,便是先占了地利之便;反观我朝西征,却是失了地形之利,困难重重。”

他推心置腹道,“不说别个,但说尊父,元侯战功赫赫威名远扬,汉中破刘、固守河西、西抗诸葛,征伐有功……一生胜绩无数,唯独于太和年间征西一役折戟沉沙,着实令人痛惜……前车之鉴,不可不慎!”

此话可谓直指其痛处。曹爽面上神色逐渐凝重,默然了许久。

夏侯玄所说,是明帝太和四年,西蜀多次犯境,大司马曹真率领魏国数路大军,西征伐蜀。时值七月,因路途艰险,又连遭暴雨,栈道毁损,大军用了一月才行不足一半路程,不得已受诏撤退,因天气恶劣加长途劳顿,曹真于中途身染重疾,终至不治,次年便英年薨逝。

这一役是曹真一生中最为窝囊的一次出征。寸功未建不说,还要了他的命。

“大舅父纵然常年驰骋疆场,征西一役历尽艰辛,却终致无功而返。表兄您多年长于宫廷,并无作战经历。况且,西征如此大规模战事,需大量兵力物力,劳师动众,耗费甚巨,口上谈谈容易,一旦行动,不知表兄估算过没有,有几成胜算?”这话虽不中听,却是诚心诚意。

“更何况,那西蜀姜维正值壮年,据报今年又刚升任镇西大将军,正是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之时。其人曾与我军将领郭淮、陈泰等数次交手,传闻有勇有谋,胆识过人,绝非等闲之辈,不可小觑。请表兄三思!”

曹爽叹了口气,他何尝不知,与德高望崇叱咤多年的先父曹真相比,自己在用兵布阵上差得岂是一点半点……但是,正因他在战场并无树绩,有些人未免口服心不服……

眼看司马懿六十多岁仍能率军克敌,屡传捷报,打胜仗似乎易如反掌。他眼里瞧着,也难免心中蠢蠢欲动。

自己正当年富力强之时,那份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思先前已然被邓飏、李胜等人哄抬了起来,一时半刻又不甘心就此罢休。

“为兄也不瞒你,我虽出身将门,历代先祖战功无数,而我自辅政以来,虽说于朝堂之事也算尽心尽力,却没立过什么战功,此事说起来,算是为兄的

一块心病……”

夏侯玄诚恳劝道,“表兄何出此言?为国效力,不分彼此,但竭心尽力,各尽其能而已。兄长乃我朝一品要员,辅国重臣,辅佐幼主,料理好朝堂事务,后方稳固井然有序,前方将士无后顾之忧,方能克敌制胜。表兄亦是功不可没!”

“先养兵蓄锐,广积粮草,以静制动,若有敌军来犯,便全力击之;或待敌国有变,时机成熟之时,出其不意直捣敌穴,必能一举图之!相比之下,在此时长途远征,实非明智之举,望表兄慎思……”

曹爽终于松口,“贤弟之意,为兄心领,会再慎重考虑。待早朝再议此事时,听听群僚意见,再作打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