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以农业为主产业的高山之国,塔吉克斯坦所产水果汁甜肉厚,口感丰美,尤其是哈密瓜、葡萄和西瓜,更是同类水果中的珍品。
塔吉克斯坦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所产哈密瓜比中国新疆的哈密瓜更为肥厚,汁液清甜如蜜,色泽金黄,是该国最常见的水果。葡萄个大色重,口感细腻,除生食外,塔吉克斯坦人往往用来酿制葡萄酒、晒制葡萄干,成为一年四季常吃常有的美味食品。
此外,塔吉克斯坦的水果制品远近闻名。美味的水果晒干制成干果,如杏干、葡萄干、哈密瓜干等,成为百姓日常饮茶的美味佐食。还可制成果酱、冷冻水果、罐头等,出口到周边国家,创造经济效益。
农贸市场上卖干果的塔吉克男子
深邃的喀拉湖
“乃纯水之本色,无论它是流水,还是冰晶。”美国作家梭罗的这句关于湖水的描述,可以较全面地概述出喀拉湖的风貌。喀拉湖意为黑水湖,这倒不是说湖水是黑色的,而是源自湖水的纯粹、深邃和清澈。
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喀拉湖
◎镶嵌在冰山脚下的海蓝宝石
在塔吉克语中,“帕米尔”意为世界屋脊,流传着“世界的肚脐在帕米尔”的谚语。帕米尔高原山脉纵横,雪峰众多,是古代中国和地中海各国交通往来的陆上通道。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奇书《山海经》中提到的不周山就是如今的帕米尔高原。而高原之上的喀拉湖,向来被誉为“镶嵌在冰山脚下的海蓝宝石”。
作为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最大的湖泊,方圆近400平方千米的喀拉湖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静卧在帕米尔高原的怀抱中,遥望清澈蓝天与皑皑雪峰,景色秀丽壮观。当地牧人曾形象地把喀拉湖比作雪峰梳妆的镜子。风止浪息之际,喀拉湖湖面平整如镜,清晰地倒映出周边景物,有皑皑雪峰,有蓝天白云,也有草原上的毡包、畜群,勾画出一望无际、秀丽无俦的湖中洞天。湖畔草香阵阵,时有牧歌声隐约传来,让游览者几乎疑心已身临仙境,不似在人间。
◎神奇莫测的变色湖
早在3世纪,中国史书中就有了对喀拉湖的记载。晋代高僧法显曾把喀拉湖称为毒龙池,说湖中有毒龙出没。唐朝玄奘取经时路过喀拉湖,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称它为“大龙池”,描述湖中有巨大的蛟龙活动。据现代学者考证,古人所谓的毒龙、蛟龙,有可能是一种体形巨大的水蛇,但在古人看来,喀拉湖内有“毒龙”,还能一天内变幻多种颜色,非常神秘莫测。
草原上的朝霞和晚霞总是分外绚烂,每到太阳起落之际,喀拉湖湖水会随着天际色彩的流动显现出不同颜色,如同倾泻了的调色盘,流光溢彩,变幻多端。雷雨天时,天空乌云密布,湖水瞬间乌黑如墨水波翻涌,和天空遥相呼应,更增威势。每到风清月朗的宁静夜晚,湖面水波粼粼,映着皎白的雪山,整个湖面似乎都焕发出圣洁的光泽。
喀拉湖擅于变色的特性,为它的美丽增添了神秘色彩。其实,它之所以有这样的特性,和其复杂的地质条件息息相关。帕米尔高原是两大山脉交接处的山结,地质条件复杂,天象神秘多变,这些都为喀拉湖的时常变色构筑了有利条件。
◎大非川之战
历史上,喀拉湖曾一度归于中国版图之内。7世纪末期,中国唐朝和吐蕃国之间爆发了规模浩大的大非川之战。这场战役以唐朝军队战败约和告终。假若喀拉湖有知,它一定不会忘记,掩盖了草原牧歌的金戈杀伐、战马嘶鸣。这一战后,喀拉湖不再属于中国。
几十年来,唐朝、吐蕃将丝绸之路上的要塞吐谷浑作为争夺目标。吐蕃大相禄东赞采取迂回、怀柔的战术。早在大非川之战开始之前,禄东赞已率先攻占白兰切,切断了吐谷浑的退路。同时,禄东赞对唐朝维持恭谨的姿态,朝贡不断,还派遣使者为吐蕃王芒松芒赞请求和亲。659年,吐蕃出兵攻打吐谷浑时败于唐将苏定方之手。670年,禄东赞又一次大举进攻吐谷浑。
这一次,唐朝派出名将薛仁贵率领10万大军,打着帮助吐谷浑复国的旗号,以志在必得之势开赴西域。由于主将薛仁贵和将领郭待封的战略冲突,唐军在大非川的大坝河草原遭到吐蕃的毁灭性打击。迫不得已之下,薛仁贵与吐蕃将领论钦陵约和,“吐谷浑故地皆入于吐蕃”。
塔吉克斯坦喀拉湖
风景宜人的杜尚别
杜尚别,塔吉克斯坦首都。这座城市建成于苏联成立后,坐落在吉萨尔盆地中,四周山脉弅起,城中绿树成荫,是一座风景宜人、物产丰饶的美丽小城。
杜尚别总统府
◎从荒僻山村到一国首都
20世纪之前,杜尚别一直是坐落在盆地中的小山村,人口稀少,交通阻塞。考古学家发现,早在公元前5世纪,这里就有人类居住的痕迹,但几千年来,它始终是一个小而穷的乡村,唯一出名的是每周一的集市。每到星期一,周围的农牧民和小商贩都会拥入杜尚别,进行农牧产品和各类商品的交换。塔吉克族语言中,“杜尚别”即“星期一”的意思。
塔吉克斯坦国立大学
1920年,布哈拉汗国的最后一任埃米尔(汗王)逃到杜尚别躲避布尔什维克的追捕。次年,红军占领了塔吉克斯坦,这位汗王被迫继续逃亡,最终死于非命。1922年,苏联红军进驻杜尚别。
塔吉克斯坦加入苏联时期,苏联政府修建了盘山公路和铁路,开辟了杜尚别与外界相连的交通要道。1925年,苏联政府将其行政职能划归为城市,并建设了一系列基础设施。1929年,杜尚别铁路正式通车,这个城市被命名为斯大林纳巴德,成为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统治时期,它又改名为杜尚别。
成为首都后,数万人迁居到杜尚别,大量来自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塔吉克人在此定居。很快,杜尚别成为远近闻名的棉花和丝绸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杜尚别的公路、铁路和航空已非常便利,农业、工业发展良好,诞生了一系列棉纺织、机械制造等企业,经济大幅增长。昔日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不过,杜尚别的城市建设一点也不摩登,除了几处政府办公地点和为数不多的十几层高楼外,城市内大都是几十年前的俄罗斯风格建筑,整座城市显得破旧不堪。但是,只要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杜尚别的城市魅力不在于城市风貌,而是它纯净悠然的自然气息。
◎纯净的无烟城
杜尚别的支柱产业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在城市内部和周边郊区,几乎看不到林立的烟囱和浓密的黑烟,是一个远离了工业污染的城市。在这里,纯天然的景色不再是奢侈品,家家户户都可轻易享受到湛蓝天空、巍峨雪山、璀璨星空和清新空气等大自然的美丽馈赠。
索莫尼广场入口处的高大拱门和伊斯梅尔·索莫尼的雕像
在杜尚别,手中夹着一支烟吞云吐雾的现象很少见,香烟广告几乎绝迹,贩卖香烟的柜台多处于商店的隐蔽位置。不过,吸烟者不多并不代表塔吉克斯坦烟民数量的稀少。在这里,烟不是用来吸的,而是用来吃的。在烟民中流行的香烟是绿色粉末状的香烟末,烟民们将其含在口中缓解烟瘾。
◎玫瑰飘香的绿色家园
杜尚别的城市绿化非常棒。大街小巷到处绿树成荫,很多树木都是上了年纪的古树,枝干粗壮,树荫如盖。杜尚别河从城市中央穿行而过,像一条银白色的绸带,为绿色小城添加了灵动之气。
草坪上绿草葱郁繁花似锦,为城市装点出一份温软和妩媚。杜尚别市民对玫瑰花格外青睐,在这里,玫瑰不仅是爱情的象征,还是走亲访友时的馈赠佳品。在杜尚别,植满玫瑰的花街随处可见,花卉市场、大街小巷,到处都弥漫着玫瑰花的香气,使杜尚别成为闻名全国的玫瑰城。
◎索莫尼广场
塔吉克斯坦的总统府和议会大厦都位于鲁达基林荫大道中央,在总统府旁边,是整个杜尚别市的中心——索莫尼广场。
广场入口处,高大精美的拱门之前,矗立着伊斯梅尔·索莫尼的雕像。索莫尼为萨曼王朝国王,被尊为“塔吉克民族之父”。广场上花香宜人,喷泉喷涌,是游客和杜尚别本地人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地质博物馆
塔吉克斯坦矿产丰富。1959年,塔吉克政府在杜尚别成立地质博物馆,展出近5000件矿石、宝石样品。这个博物馆前身是塔吉克地质矿产部的内部展览室,面积超过300平方米,收藏的矿产样品近2万件,大都是塔吉克本国所产的矿藏。
展品分为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古植物学等不同类别,游客可以一目了然地观看到塔吉克斯坦的地质、矿产分布情况及矿产的不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