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华丽的迎宾主楼梯位于宫殿中央,它早先为红褐色基调,天花板及四壁为洛可可风格装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楼梯遭到严重损毁,直至1960年才恢复成今貌。主楼梯两侧分列着多座大厅,包括接待大厅、画厅、白色宴会厅、骑士宴会厅与大名鼎鼎的琥珀宫。

王宫东面的花园景致

接待大厅是伊丽莎白女皇专门接待宾客的地方,大厅富丽堂皇,天花板上绘有名家朱塞佩的壁画作品《俄罗斯凯旋》,四壁的浮雕贴覆片片金箔,脚下的拼花地板采自珍稀树种……每个角落都流露出皇家贵气。

画厅以前常被用作宴会厅,南墙和北墙上挂满了来自荷兰、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名家的130幅作品。建筑师拉斯提里将其巧妙组合成大型壁画,再配以贴覆金箔的雕饰,更显得高贵不凡。

叶卡捷琳娜宫里有多间宴会厅,每间厅室都大量使用银制餐具,连天花板上也装饰着精美的壁画。据说,当年的设计师为此不惜动用了大量珍贵的红宝石、绿宝石。白色宴会厅的主色调为白色和金色,四壁雕饰里就用去不少宝石。骑士宴会厅规模较小,专门用来接待人数较少的宾客,在宫中使用频率非常高。

琥珀宫面积不大,名气却不小,甚至超过了皇村和叶卡捷琳娜宫。早在18世纪初期,普鲁士国王向彼得大帝赠送了一座稀世珍品琥珀屋,全由精雕细刻的琥珀镶板制成。拉斯提里将镶板和镀金木雕、镜子、玛瑙、碧玉、马赛克结合起来,装饰成皇宫里的一间屋子。但在“二战”时期,那些珍贵的镶板被德军劫掠一空,从此不见踪影。“二战”结束后,苏联政府用了几十年时间四处寻找琥珀镶板,结果一无所获。1979年,重建计划提上日程。经过30多位工匠25年的辛勤劳作,再加上6吨琥珀原料,琥珀屋的复制品终于在2003年成功面世——它就是叶卡捷琳娜宫的琥珀宫。

关于琥珀屋的各种传说一直没有间断,为了寻找那些珍贵的琥珀镶板,许多人甚至付出了生命,可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有效线索。琥珀屋真的消失了吗?这个关于叶卡捷琳娜宫的秘密,恐怕永远也无从知晓答案了。

“喷泉之都”彼得大帝夏宫

法国凡尔赛宫之所以名扬天下,除了美轮美奂的镜厅以外,其中一个原因还在于美丽纷呈的喷泉水景。无独有偶,在圣彼得堡的郊区也有一座以喷泉著称的宫殿,它便是获称“俄罗斯的凡尔赛”“喷泉之都”的彼得大帝夏宫。

◎沙皇的离宫

彼得大帝夏宫又称彼得宫、俄罗斯夏宫,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离圣彼得堡市大约30千米,占地面积近千公顷。它是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不仅展现出宫殿景观、花园景观等静态的艺术成就,更因卓越的水利工程而闻名世界。

1709年,彼得大帝在大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取得了胜利,遂决定建造一座庞大的宫殿来向世人炫耀自己的功绩。于是,在1714~1723年间,瑞士人多梅尼克·特列吉尼作为设计师,联同多位水利工程师、花园景观设计师与5000名工人全力以赴,将这座彪炳战绩的花园式宫殿变成了现实。

夏宫内的百鸟亭

从外观来看,彼得大帝夏宫简洁庄重、线条明快,决然比不上那座壮丽繁复、贵气逼人的冬宫,但它的内部装饰却异常华美。建成后的每一年夏天,彼得大帝都会前来度夏,在宫中举行豪华舞会与盛大的宫廷庆典活动。在彼得大帝逝世后的18~19世纪期间,历代沙皇都把夏宫作为休闲娱乐之地,也曾对它进行过多次整修,使其变得更加妩媚秀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圣彼得堡遭到德军的疯狂围攻。1941年12月,德军打算在宫殿里举行新年胜利庆祝会,此举激怒了苏联最高领袖斯大林。为了阻止德国人的庆祝活动,斯大林下令轰炸夏宫。“二战”结束后,这座宫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同时也启动了漫长的修复工程。饱受战争之痛的彼得大帝夏宫逐步焕发新颜,现在已有150座喷泉陆续恢复使用。

夏宫内的教堂

◎大皇宫与喷泉群

彼得大帝夏宫分为上花园和下花园,中间矗立着壮丽精美的大皇宫。“二战”期间,大皇宫可决然没有现在的豪华气派。在德军到来之前,宫中的许多无价之宝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但还有一部分文物因不得不留在原地而被侵略者洗劫一空。当斯大林接到希特勒欲在大皇宫庆祝新年的请柬后,怒不可遏地下达了轰炸命令,这座宫殿当时几乎被完全摧毁,现场只剩下了几截残垣断壁。

经过全力重建后,大皇宫蜕变成一座混有中世纪风格和俄国巴洛克风格的奢华建筑。它的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内部装饰非常华丽。宫中最大的房屋是王位室,这里是曾经召开接待会和正式典礼的地方,中间摆有彼得大帝的宝座。王位室旁边的宫室内,四周墙壁装饰有12幅德国画家创作的大型油画,全是俄国海军击败土耳其人的战争场面。会议厅富丽堂皇,镀金的巴洛克浮雕装饰着白色墙壁,墙壁上悬挂的镜子折射出房间的奢华。

隆姆松喷泉

但是,大皇宫令人惊叹的地方不在内部。当走出正门,站在大理石看台上,将视线从近前的大瀑布延伸到芬兰湾,再到浩瀚无垠的海平线,观众方能体会到这座宫殿带来的巨大震撼。

大皇宫的前方是下花园,下花园最惹眼的地方是大瀑布喷泉群。大瀑布的中央有一组隆姆松喷泉,它由37座金色雕像、29座浅浮雕、150个小雕像、64个不同大小的喷泉及2座梯形瀑布组成,中心耸起一座大力士参孙和狮子搏斗的雕像,象征着俄罗斯战胜了瑞典。参孙用双手将狮嘴撑开,泉水从狮嘴里直冲而出,水柱的高度可达到22米。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庞大的喷泉群此起彼伏,金黄色的雕像沐浴在水幕之中,鎏金闪耀、玉珠飞溅,引得游客惊叫不已。

其他水景虽然没有隆姆松喷泉那般有名,但也在尽力展示着“喷泉之都”的风采,比如塞壬喷泉、橘园喷泉、亚当喷泉、夏娃喷泉、太阳喷泉、吊钟喷泉、圆碗喷泉、罗马喷泉、金字塔喷泉、狮子阶梯喷泉、金丘阶梯喷泉等等。上花园是一座免费园林,绿植朴素,修剪齐整,其间分布着少量喷泉,有不定喷泉、海神喷泉、橡树喷泉、广场喷泉等。

从始建到毁于战火,再到全面重修,彼得大帝夏宫有过一段非同寻常的经历。这座宫殿现在已无皇室亲临,“喷泉之都”的桂冠却仍然为它增添了不少王者之气。

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文学巨匠的摇篮和坟墓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他在世界文坛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经典著作。为了纪念这位文学巨匠,人们将一座古老的庄园辟为博物馆——这座庄园就是托尔斯泰的出生地与长眠地。

◎小镇上的老庄园

俄罗斯图拉州有一个雅斯纳亚·波良纳小镇,距离莫斯科大约200千米,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便位于该镇。

这是一座风格古朴、保存完好的老庄园,周围环境非常幽雅。1828年9月9日,托尔斯泰顺利诞生。他的父亲出身于伯爵世家,母亲是沃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曾做过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侍从官,家庭环境相当优越。在幼年时期,托尔斯泰虽经历了父母早亡的巨大变故,但殷实的家境为他留下了一笔根本不用为了生活而发愁的丰厚遗产,这座占地338公顷的老庄园便继承于母亲。托尔斯泰在此居住了大约60年,其间虽然几度迁居,但最终仍然选择了回归——他说:“没有雅斯纳亚·波良纳,我就很难描绘俄罗斯,以及我对她的看法。”

幽雅静谧的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

故乡的温暖与安定给了作家无穷的灵感,他在这里写下撼动世界文坛的多部文学巨著。1910年的秋天,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几天后病逝于一个偏僻小车站。按照遗愿,家人将他安葬在庄园通往森林的一棵大树下,简陋的墓地没有石碑和雕像,甚至没有十字架,仅是一个平地隆起的小土丘。

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老庄园被收归国有。1939年,它被改建为托尔斯泰庄园博物馆。

◎托尔斯泰的遗物

庄园里的景致幽雅安然,松柏与白桦亭亭玉立,撑起了一片绿荫。前方立有托尔斯泰的一座半身塑像,另有一座建于18世纪后期、保存完好的白色砖塔楼。塔楼前的一棵老榆树称作“穷人树”,据说是当地农民为了纪念这位文豪而特意栽种的。

在庄园的前厅,陈列着作家的一些日常用品,玻璃橱里摆放着几杆老式猎枪。二楼是藏书室,收藏着14种文字的书籍2.3万多卷,其中有些是屠格涅夫、罗曼·罗兰、高尔基等人亲笔签名的赠书。二楼的接待大厅非常宽敞,托尔斯泰曾在此处接待过莫斯科的许多名人雅士,如屠格涅夫、契诃夫、高尔基等。大厅角落里摆放着一架老式钢琴,墙壁上挂着多幅家族画像,其中两幅是著名画家克拉姆斯柯依和列宾绘制的托尔斯泰肖像画。

1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庄园里创办过一间贫民学校。学校现已改建成文学纪念馆,馆内设有7间展室,一共陈列着300多件展品,如作家的手稿、写作计划、写作提纲、与读者的往来书信,以及一些社交用品等。

整个庄园里所有陈设与遗物都尽可能地保持了原先的模样,以便能够如实反映出托尔斯泰久居60年的生活环境。毕竟这里是一代文豪的出生地与长眠地,也是后人缅怀他的瞻仰地。

昆古尔冰洞:永驻的冬日奇观

如果能把冬天留住,你会采取什么方法?大多数人会把冬日美景留在手机或相机里,而那些前往昆古尔的游客却选择了另一种超酷的方法:在地下冰洞里穿行。这样无论外界是什么季节,他们的身边永远是冰晶雪凝、瑰丽剔透的冬日奇观。

◎洞穴里的“永冬”

彼尔姆边疆区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中段西侧,昆古尔是该区东南部的一座城市,拥有许多古代建筑遗产。然而,令昆古尔在世界上大放异彩的并不是这些历史古迹,而是位于城市郊区、瑟尔瓦河河畔的那个昆古尔冰洞。

早在17世纪,昆古尔冰洞就已经相当有名。传说,当年的昆古尔人为了逃避鞑靼人的掠杀,四处寻找藏身之处,最后委身于这个冰洞才终于逃过了一劫。18世纪初期,一些历史学家还成功绘制出第一张冰洞平面图。据现代地质学家考证,昆古尔冰洞距今已有1万~1.2万年的历史,它是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变化方才形成了近似圆顶的形状。时至今日,冰洞里尚有一些洞穴没有完全探明。

冰洞景观

这个洞穴全长5700米,其中有1500米配备了方便游客参观的设施,洞穴大约分为50个冰窟、70个河流和湖泊。游人置身其中,即使洞外气温高达35c,洞内仍然凉意浸骨冷若寒冬,人们遂把这里形象地称为“永冬”。

◎冰雕玉琢的地下宫殿

昆古尔冰洞犹如一座冰雕玉琢的地下宫殿,很容易令人眼花缭乱。为了便于识别,人们为每一个冰窟都取了名字,最美的两座冰窟是位于入口处的“钻石”和“极地”。一旦进入其中,游客们便会被洞中美景惊得目瞪口呆。那些经过多年积淀的厚厚冰层仿佛凝固的瀑布披挂而下,冰窟拱门处排列着一束束冰条,地面上还有一排排凸起的石笋冰柱。在灯光的照射下,一道道冰景如钻石一般发出璀璨的光芒,巧夺天工。

其他冰窟的名字也是根据洞中美景而来,比如“珊瑚厅”“海底厅”。光听这些动听的名字,游客们就能猜到它们的美丽。如果再看到冰窟里那些由水滴敲打万年方才形成的石头花边,更会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不已。另一座“泰坦尼克”冰窟更具有意象之美,游客们通过水面反射可以清楚地看到冰窟的拱顶,其轮廓很像当年沉没的那艘豪华巨轮。

像世界上许多洞穴一样,由于存在位移、冲刷等自然现象,昆古尔冰洞一直在悄悄地“生长”。去过的游客也许会带着一个疑问离开:“若干年以后,它的模样会发生多大的改变?”

不管人们心里作何感想,拥有奇绝冰景的昆古尔冰洞现已成为乌拉尔地区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在世界洞穴排行榜上,它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是世界上第七深的石灰岩洞穴,《福布斯》杂志还曾将其列入了“世界十大最壮观洞穴”之名录。

冰洞内清澈的水面

活跃的堪察加火山群

世界上没有几个地方能像堪察加半岛的火山群一样,美得惊心动魄,又傲得不近人情。一旦发起脾气,地火喷涌、浓烟蔽日,天地为之黯然失色。不过,当这位暴戾无常的“美女”安然静好时,蓝天白雪只能成为点缀,最多从她的绝世容颜里争去一分美。

◎创造惊世之美

在西伯利亚边陲有一片向南突出的半岛,即堪察加半岛,这里山川连绵、冰雪覆盖,完全与世隔绝。然而,越偏远的地方越可能藏有惊世之美,若是看到堪察加半岛上分列的火山群,你就会理解为什么总有冒险者对它倾心不已。

由于恰好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堪察加半岛形成了极其壮观的火山群。此地火山群面积大约有3.3万平方千米,活火山和死火山超过了300座。其中,活动比较频繁的活火山将近30座,比如克留契夫、阿瓦恰、科里亚克、贝兹莫内等活火山,堪称是世界上活火山最集中的地方。

俯瞰堪察加半岛山顶上的火山口和被积雪覆盖的山层

如果把堪察加的火山群比喻成一位美女,你可千万不要以为她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只有沸腾的岩浆、壮观的烈火与升腾翻滚弥散天际的火山灰。她拥有的绝不仅限于此,还有美如珠玉般的众多水景。

以克罗诺基活火山为例,这里的间歇泉多达25个,泉水里的丰富矿物质把周围岩石染得五彩斑斓,呈现出鲜明的橙红色、粉红色、蓝紫色与棕褐色。面积最大的韦孔间歇泉每隔三小时即能喷射四分钟,喷出的沸水与蒸汽柱最高可达49米!山脚下的克罗诺基湖虽然没有间歇泉那般热烈的情感,却拥有广博的胸怀,整个湖面约有10300平方千米。

火山和小城相对和谐,互为依靠。

频繁的火山运动给堪察加带来复杂的地貌,形成了洞穴、间歇泉、温泉、喷泉等各种自然景观,800多种植物及驼鹿、北极狐、棕熊等珍稀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为了便于保护和管理堪察加一带的自然生态环境,俄罗斯将此划为五大自然保护区,主要火山群分别被纳入比斯特林斯基自然公园、克罗诺基国家自然保护区、纳尔切沃自然公园、南堪察加自然公园和南堪察加国家自然保护区,大多数活火山都位于克罗诺基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南堪察加自然公园。

◎可怕的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总能给人们带来一场足够刺激的视觉享受,克罗诺基国家自然保护区里就有三位善于制造亮点的火山明星。

克罗诺基火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火山”,这是一座近乎完美的圆锥体火山,一年四季白雪皑皑,只有日本的富士山和菲律宾的马荣火山才能与之媲美。

死亡谷

堪察加半岛上有一个神秘的死亡谷,长约2000米,约宽100~300米。谷内一边溪流潺潺、草木葱郁,另一边却光秃秃、了无生机。更奇怪的是,任何进入此地的动物不用多时即会暴毙,谷内至今还遗有狼獾、野猪等动物的累累白骨。误入的人类也不能幸免,已经至少有30人丧命于此。这是怎么回事?原来,死亡谷的底部含有大量的硫岩层,裸露的硫岩会溢出有毒的硫化氢气体。一旦刮起西风,山谷出口被封,毒气无法消散,便会令入谷觅食的动物中毒而亡。只有当谷内刮起强劲的东风或北风,毒气得到了稀释消散,入谷方才安全。

堪察加半岛的托勒巴契克火山爆发时的滚烫熔浆

科里亚克火山海拔3456米,第一次有记录的爆发是在1890年。到了2008年,这个沉默100多年的活火山又出现一次大喷发,浓烈的火山灰腾空而起,蹿上了6000米以上的高空。

阿瓦恰火山位于堪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以北30千米处,海拔2741米,在火山群里算是一个标准的小矮个。别小看这个小矮个,它个头不高,脾气不小,至少有16次爆发得到了印证。最大的一次爆发在三四十万年以前,当时几十米厚的火山灰掩盖火山南部大约500平方千米,覆盖了如今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的全部土地。1945年,小家伙又发起火来,在距离火山口20千米处堆起45厘米厚的火山灰。

南堪察加自然公园和南堪察加国家自然保护区的火山也很不安分,穆特诺夫火山和克连尼曾火山时常来一次突然爆发。1907年,什秋别利亚火山在爆发时喷出的火山灰扩至整个堪察加半岛,将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的上空遮蔽得不见天日。

虽然很多人都期盼能够亲眼看见一次壮观的火山喷发,但如此骇人的景象还是不见为好,即便是在堪察加半岛这样人迹罕至的地方。要知道,这座半岛上的五大火山群加上附近千岛群岛的四五十座活火山,已占到全世界活火山总数的1/10,构成了环太平洋最活跃的一段火山带。倘若真的发生大规模喷发,必将对遥远的人类居住地造成难以估量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