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坷与荣耀已成过往,大剧院现在是莫斯科的艺术象征,也是俄罗斯通往世界舞台的一张金质名片。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它的地位等同于克里姆林宫,因为“后者是政治的中心,而前者是艺术的圣殿”。
夜色中肃穆庄严的大剧院
普希金广场:莫斯科的灵魂
普希金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被誉为“俄国小说之父”。在俄罗斯的大型城市里,时常可以见到以普希金命名的博物馆、文学馆或纪念碑、纪念广场等。莫斯科就有一座普希金广场,人们说:“如果红场是莫斯科的心脏,那么普希金广场是莫斯科的灵魂。”
◎普希金青铜纪念像
莫斯科早先曾有一座苦行修道院,人们把修道院旁边的广场称作“苦行广场”。1937年,为了纪念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当时的苏联政府扩建了苦行广场,将其改名为普希金广场。
这座广场上矗立着一座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铜纪念像,它由19世纪后半期在巨型雕塑领域富有才华的雕刻大师亚·米·奥佩库申设计建造。1860年,纪念像建成于圣彼得堡的皇村,准备在普希金所读中学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上揭幕亮相,但后来被移往莫斯科。1880年,莫斯科人民为纪念像举行了隆重的揭幕仪式,雕像基座上刻着普希金的诗句:“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的死者,祈求过怜悯和同情。”
普希金广场居于闹市之中,附近辟有一座美丽的街心花园,花园里遍地鲜花,还建有大理石喷泉、花岗石台阶与古朴灯饰,景色优美。平时这里是年轻人青睐的约会场所,也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但一到6月6日普希金生日之时,广场上便会涌现许多手捧鲜花的人们。他们为伟大的诗人献上诚挚的敬意,不少人还会坐在街心公园的长椅上,深情地朗诵诗人的作品。
◎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在文学生涯中,普希金为俄罗斯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代表作品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有人认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不幸的是,令人们如此喜爱的这位诗人却英年早逝,他的离去缘于一场由感情引爆的决斗。
普希金与妻子结婚后度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时光,不久,有位法国宪兵队队长丹特斯开始向他妻子大献殷勤。1837年,两位情敌展开了一场决斗,结果普希金身受重伤,两日后不治而亡,死时年仅38岁。当时的俄罗文学界曾发出一声悲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普希金之死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生前曾下过一道匪夷所思的禁令——“家族后裔不得写诗”。曾经写下无数名诗佳句的诗人为何会出此言?这个秘密至今也无人知晓。
屹立在广场上的普希金青铜纪念像
“第一步行街”阿尔巴特街
莫斯科有两条相互毗邻、人气很旺的大街,一条是旧阿尔巴特街,另一条是新阿尔巴特街。前者禁止一切车辆通过,号称全市“第一步行街”,后者商铺遍地、品牌林立,是一条现代商业街道。二者相比之下,人们更喜欢旧阿尔巴特街,也更习惯于把它直接称作“阿尔巴特街”。
◎莫斯科的精灵
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条富有生机、充满魅力的步行街。它紧邻莫斯科河,长不过百米,宽不过十来米,既没有高尔基大街的繁华,也不像列宁大道那般宽阔,却风情浓厚、魅力独具,并被称为“莫斯科的精灵”。
阿尔巴特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那时它是从克里姆林宫通往斯摩棱斯克大道的起点,克里姆林宫的工匠们大多居住在这里,因此周围有好几条街道都以工匠的名字来命名,比如普罗特尼科夫(木匠)大街、塞瑞布亚尼(银匠)大街和科拉什尼(面点师)大街。进入19世纪,阿尔巴特街成为王公贵族们钟爱的地方。到了20世纪,它又变成大众喜爱的一条购物街。
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喜欢在这条方砖铺成的购物街上打发时间。街道两侧那些古朴老店、传统工艺品特色店比比皆是,各种有趣的小商品更是种类繁多,比如做工精细的大草鞋、漂亮暖和的皮帽子、稀奇古怪的护身符、年代久远的宣传画,还有仿造的各种小古董、小雕像,以及印有领导人头像的玩偶套娃等。一批现代时尚的酒吧、咖啡店、服装店、礼品店也夹杂其间,为大街增添了不少时尚气息。
◎名人故居与艺术天堂
阿尔巴特街上最富有历史韵味的地方当属那些民居古建。据说俄罗斯有不少名门望族都曾在此落户,比如托尔斯泰、加加林、亚历山大等家族,有心人仍能在门楣上发现他们的家族名号。
阿尔巴特街53号非常有名,因为这里是诗人普希金的故居。1831年,普希金与“俄国第一美女”娜塔丽娅结婚后在此居住数月,度过了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如今,这幢房屋已被改建为普希金故居博物馆,内部分为两层,一层展示了诗人的部分作品和常用物件,二层是一个具有19世纪早期装饰风格的房间。在普希金故居的对面,静静矗立着一座诗人与妻子的青铜雕塑。
53号附近还保存着另一些文化名人的故居,比如作家安德烈·别雷故居、小说家莱蒙托夫故居、建筑师梅利尼科夫故居、作曲家斯克里亚宾故居等。阿纳托利·纳乌莫维奇·雷巴科夫写过一部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儿女》,让这条大街更加声名远扬。
除了名人故居以外,阿尔巴特街还是画家的天堂。街道两边布满了画摊,摆有各种风格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年轻的画家们有的推销油画,有的现场作画,吸引了不少好奇的游人。显然,他们现在还远远不能和列宾、列维坦相提并论,但谁敢说未来的大师不会出自其中呢?
艺术与商业、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时尚在阿尔巴特街上交融,同时展现出莫斯科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
被誉为“莫斯科的精灵”的阿尔巴特街
美丽的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
圣三一是指“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世界上有多个取名“圣三一”的教堂,比如罗马圣三一教堂、伦敦圣三一教堂等。在莫科斯东北处70千米远的谢尔盖耶夫市,也建有一座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在许多俄罗斯人看来,本国历史至少有一半都与东正教相关,而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正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
◎创建人谢尔盖
这座教堂的创建人名为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谢尔盖23岁时,与哥哥一起在荒郊丛林中建起一座简陋的小教堂,专心侍奉三一上帝,信奉东正教,过起了隐居生活。由于生活过于艰苦,哥哥不久离开此地,谢尔盖独自坚守,潜心修行,即便在蒙古人的统治下也没有中断自己的虔诚之心,再加上他积极帮助那些逃难的人们,很快博得了圣人之名。
建于中世纪的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被政为“莫斯科金环上的美丽明珠”,是俄罗斯东正教虔敬与精神教化的中心,其中最著名的圣三一大教堂是其核心。
追随谢尔盖的修道者越来越多,他们陆续迁来定居此地,并在谢尔盖的教化之下信奉东正教,而后又广播教义。渐渐地,俄罗斯的中心地区及东北地区相继建起了几十座教堂,位于谢尔盖耶夫的这座教堂遂被视为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
若干年过去,当年那座简陋的小教堂已发展成一处占地面积广大、物资丰富的大教堂。在战乱时期,这里储存过大量的武器弹药与食物,成为莫斯科北方的一道防御阵地。1608年,波兰军队欲从谢尔盖耶夫打开一道通往莫斯科的缺口,却没想到遭到顽强抵抗,竟被阻击了16个月!
1988年,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开始恢复正常的宗教职能。1993年,这座著名的宗教建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东正教建筑精品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现已成为俄罗斯古典建筑群落的一个标杆之作。它拥有不同时期所建、不同形式的多座教堂,包括圣三一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及塔楼、圣母升天教堂、斋房、11座塔楼、慈善医院等。
走进这座大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个线条柔美、色彩鲜明的“洋葱头”。中间一座“洋葱头”金光闪闪,其他4个“洋葱头”皆为蓝色,其间又点缀着金色的星月图案。这5个穹顶都属于圣母升天教堂,教堂里面保存着不少17世纪的精美壁画。
这组建筑群落中最有名的要属圣三一教堂,圣三一教堂建于1423~1442年,是俄罗斯早期白石建筑艺术的典范。此处保存着创建人谢尔盖的陵墓,还可以看到俄罗斯画家安德烈·卢布廖夫的不少壁画作品。卢布廖夫以画《三圣像》而出名,教堂以前收藏着他的代表作《三圣像》,遗憾的是,该幅作品现已被转藏莫斯科的特列恰科夫美术馆。
白石砖砌的斋房建于1682~1692年,在富丽堂皇的大厅里曾多次举办过隆重的宴会。另一座五层钟楼建于1741~1769年,全高88米,内藏挂钟42口,曾被列入“俄罗斯最美的建筑物之一”。
不管是从整体布局还是建造细节来看,谢尔盖圣三一大教堂都是东正教的一座建筑精品。在它成为俄罗斯东正教的精神中心以后,每逢复活节、圣诞节等重大宗教节日,教会的高级僧侣和大批信徒都会聚集在此举办一场隆重的圣事。
艺术宝库冬宫
上帝显然是慷慨的,以前为圣彼得堡赐予皇权的荣耀,现在又赠予艺术的华光。冬宫显然是执着的,从不介意自己的身份是皇室宫邸还是国家博物馆,始终小心翼翼地守护着那些艺术珍品。通常,人们喜欢把汇聚各种财富的地方称作“宝库”,圣彼得堡的冬宫便是世界上一座无可匹敌的艺术宝库。
◎从皇宫到博物馆
圣彼得堡曾是沙皇时代的首都,冬宫就坐落于圣彼得堡皇宫广场上,毗邻涅瓦河畔。在沙皇统治时期,它是代表权力巅峰的皇室宫邸,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它变身为汇聚无数艺术藏品的博物馆。
冬宫博物馆又称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包括冬宫、小艾尔米塔什宫、大艾尔米塔什宫、新艾尔米塔什宫与艾尔米塔什剧院5座建筑。
巍峨的冬宫及其广场
根据历史记载,整个冬宫的奠基始于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女皇执政时期。伊丽莎白曾在德国居住过一段时间,思想与作风倾于欧式,继承皇位后开始大力兴建圣彼得堡,其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工程就是冬宫。1754年,她请来意大利建筑师拉斯提里主持修建,耗时8年完成了这座俄罗斯巴洛克式建筑的典范之作。从落成之日到1917年,冬宫一直是至尊荣耀的皇室宫邸。
扩建冬宫的重要人物则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登上皇位后,她便下令在冬宫一侧建起了小艾尔米塔什宫。为了妥善安置德国富商戈兹克斯基赠予的225件欧洲名画,以及一批珠宝玉器,叶卡捷琳娜大帝决定加建一座收藏馆,这就是大艾尔米塔什宫。后来,她又命人建起了另一座艾尔米塔什剧院。尼古拉一世继位后,同样是为了安置大量收藏品而建了新艾尔米塔什宫,并于1852年开放为博物馆。
20世纪初期,苏联严加保护博物馆的藏品,同时又添入大量充公的个人藏品。20世纪30年代,冬宫博物馆终于揭开了神秘的皇室面纱,完全面向公众开放。这座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下设八大部门,分别为原始文化部、古希腊罗马世界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钱币部、西欧艺术部、科学教育部和修复保管部。宫中藏品共有270余万件,代表性藏品约有1.5万幅绘画、1.2万件雕塑、60万幅线条画与100多万枚硬币、奖章、纪念章等,另外还有22.4万件实用艺术品。
◎琳琅满目的艺术珍品
冬宫内的“小金銮殿”是为了纪念彼得大帝而修建的彼得厅。
能被称为艺术宝库,冬宫博物馆绝非徒有虚名。在那琳琅满目的几百万件藏品里,绘画作品堪称最大的亮点。这里收藏着大约1.5万幅珍贵的绘画,从拜占庭最古老的宗教画,直到现代的马蒂斯、毕加索的绘画作品及其他印象派、后期印象派画作。其中还包括了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两幅《圣母像》、拉斐尔的《圣母与圣子》和《圣家族》、伦勃朗的《浪子回头》,以及提香、鲁本斯、雷诺阿等人的多幅作品。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座伏尔泰坐像。这是法国雕塑家乌东的作品,创作于伏尔泰去世的前一年,被誉为雕塑史上最杰出的肖像雕刻。馆内还有一件18世纪的大型机械钟表,名为“孔雀钟”。最近几年,人们为保护钟内的机械装置而取消了表演环节,参观者只能通过电视录像见到它运行时的模样。
为了完美呈现更多展品,冬宫博物馆特意辟出三层楼、400多个展厅和画廊。最有名气的要属彼得大帝展厅,展厅里陈列着彼得的服装、勋章、武器及蜡像和画像,其中的一些机器和航海用具由他亲手制造,陈列柜里的头发也是他本人的真发。
孔雀钟
孔雀钟的主体由一只孔雀、一只公鸡和一只关在笼子里的猫头鹰组成,它由伦敦著名的珠宝匠兼金匠詹姆斯·考克林设计制造,本欲卖给中国,后来被俄国波将金买走并献给了叶卡捷琳娜大帝。正常运行时,每到整点时分,猫头鹰即开始演奏动听的音乐,大约90秒以后,孔雀绽开羽屏平缓转身,将羽屏的金银两面短时呈现,接着公鸡发出清脆的鸣叫。与此同时,作为钟盘的蘑菇上有一只象征表针的蜻蜓会跳起优美的舞蹈。
最贵重的要属财富展厅,即黄金屋。黄金屋里陈列着黄金、银器与大量珍贵的珠宝玉器、钟表首饰等。孔雀石厅也极尽奢华,室内全部采用孔雀石装饰,柱廊、天花板、地板、贴金大门与瓶子、烛台全由绿色孔雀石制成,据称仅原石就用去了2吨多。而另一座御座大厅里的地图,居然镶嵌了4.5万颗彩色宝石!
冬宫内的尼古拉斯大厅,主要作为接待客人之用。
为了便于观赏,冬宫博物馆特意辟有一条长达30千米的展览路线,被人们称作“世界最长艺廊”。如果按人们的正常行走速度,走完全程需要4个多小时,如果在每件展品前停留1分钟,以每天8小时计算,则需要11年。如此丰富的艺术藏品令整个世界都为之惊叹!20世纪后期,人们把这座规模宏大、藏品丰富的冬宫博物馆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
骄奢的叶卡捷琳娜宫
若说彼得宫体现了彼得大帝的意志与抱负,那么皇村则表现出伊丽莎白女皇和叶卡捷琳娜大帝的理想与品味。皇村位于圣彼得堡南郊,是一个融合了花园景观与宫殿建筑的皇室度假胜地,主体景观是叶卡捷琳娜宫。这座宫殿格局精巧、内饰华美,处处流露出骄奢之气,完全不同于男性沙皇统治时期的皇室宫廷。
◎两代女皇的杰作
1717年,一座为彼得大帝一世的妻子、皇后叶卡捷琳娜一世而建的避暑别墅破土动工。7年后,两层木质宫殿及花园顺利完工。为了突显皇家属地,这里被命名为“皇村”。
1741年,彼得大帝的女儿伊丽莎白登上皇位。她先授权圣彼得堡最优秀的建筑师扩建庄园,后来又请意大利建筑师拉斯提里继续改建。改建后的宫殿大放异彩,超过了当时俄罗斯所有的巴洛克式建筑。宫殿的主要色调有蓝、白、黄三色,据说三种颜色分别代表了女主人蓝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肤和金黄色的头发。蓝色和白色集中于外墙,内部则突出了金色,那些大厅依次排列,仿佛一条“金色的走廊”。伊丽莎白女皇非常满意,将其定名叶卡捷琳娜宫,意在纪念自己的母亲。
重建后的琥珀宫
用纯金装饰的贵气逼人的王宫
到了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即叶卡捷琳娜大帝)成为新任女沙皇,再次对皇村及叶卡捷琳娜宫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她下令将巴洛克式宫殿建筑及装潢改为当时流行的俄罗斯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于是,这座皇家宫殿在外观和内饰上开始使用大量的纯金装饰,显得更加富丽堂皇、贵气逼人。直到今天,整个皇村的景观与规模都还保持着当时的模样。
皇村的面积约有102公顷,在叶卡捷琳娜宫的外围辟有大片的花园林地及两座古典建筑。玛瑙厅于1780年建成,是当时皇室成员们享受冷泉浴的地方。毗邻的卡梅龙走廊是一座两层楼的回廊式建筑,属于浴室建筑的一部分,以英国建筑师查尔斯·卡梅龙的名字命名。另外,不远处还有一座大理石桥和一座少女青铜雕像。
◎皇宫与琥珀厅
作为皇村的主体景观,叶卡捷琳娜宫在两代女皇的扩建之下呈现出雍容华贵的皇室风范。整座建筑长达360米,外观墙面蓝白相间、雕饰繁复,金色雕塑点缀其间,内部更是极尽奢华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