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特勤碑》上铭刻的两种文字内容有所差异,汉文碑文强调唐朝与突厥的友好关系,而突厥文碑文则以毗伽可汗的口吻叙述了突厥与唐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缅怀阙特勤一生的功绩,同时提醒突厥人保持团结并对外敌保持警惕。在碑文中,突厥称唐朝为“tabgach”(桃花石),即中国之意。此外,突厥文碑文还透露一则信息:阙特勤的陵墓及此碑皆为唐玄宗派遣的中国工匠建造。
这两种文字所存在的差异反映出当时游牧民族与中国唐朝的微妙关系,但唐玄宗既然能够亲笔撰写《阙特勤碑》,并派出使臣到漠北吊唁,同时协助突厥人建造石碑,已充分证明了唐朝对突厥民族采取的友好策略——因此,《阙特勤碑》一直被视为民族友好的历史见证。
《毗伽可汗碑》
《毗伽可汗碑》与《阙特勤碑》均位于和硕柴达木盆地、鄂尔浑河畔,故又并称《鄂尔浑碑》。《毗伽可汗碑》上也铭刻着突厥文和汉文,汉文由唐朝史官起居舍人李融书写,今已模糊不清,突厥文由毗伽可汗的外甥夜落纥特勤书写,保存较好,共有80行,主要记述了毗伽可汗生前的文治武功。
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
从轮番迭起的草原民族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从忽必烈缔造的元帝国到沉浮离散的四大汗国,从明清统治之下到全民投票的独立运动,蒙古国走过了一条艰难又漫长的蜕变之路。若想了解那段浩荡的历史,最直接、最亲近的一种选择就是走进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
◎蒙古国的原始史
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位于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广场的西北角,原称革命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初期更名为“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是蒙古成立最早、馆藏最丰富的一座集文化、科学和教育为一体的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三层七个展区,第一层展品包括蒙古石器时代遗址和岩石雕刻,第二层收藏了大量民族服装,第三层集中展示了蒙古游牧文化的代表藏品。
藏于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的珍贵金银器
第一层主要是原始史部分,介绍了人类的起源及发展过程。这一层展品大多是蒙古境内属于石器时代的遗址和古物,包括一些打制或磨制的石器、骨针、玉器、陶器等石器时代原始人生活的遗迹,另一些蒙古原始时期的岩画、驯鹿及其他动物的石雕看起来非常有趣。在该层所有的展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金色宝藏”中的黄金王冠。
“金色宝藏”由一支土耳其考古队伍于2001年在前杭爱省阙特勤纪念碑附近挖掘出土,总计2800件金银珠宝,包括金器、银器、铁器、铜器、宝石、纺织品等。黄金类展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即是那一顶饰有神鸟的黄金王冠,银器类展品中的重要发现则是一个装饰着1850片银花的百宝箱。
◎从古代蒙古到现代蒙古
第二层的展厅最大,主要陈列了古代蒙古的传统服饰、日常生活用品、蒙古的农业生产工具等。展厅里的服装、帽子、珠宝很有特点,那些少数民族的精美银制工艺品与喀尔喀蒙古人佩戴的头饰,展现出蒙古人的精湛技艺。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些传统服饰仅银饰品就重达20~25千克,穿戴起来简直可以跟盔甲媲美。
博物馆第三层介绍了近代蒙古、革命后蒙古的相关史料和文物,比如一顶配有家具的蒙古包,一些放牧和饲养的传统用具、马鞍、乐器,12世纪蒙古盔甲的真实样品等。藏品中最珍贵的是一封蒙古可汗与罗马教皇之间的通信,信件写于1246年11月13日,用拉丁文和波斯文书写,加盖了贵由汗的印章。在20世纪历史区,可以见到苏赫巴托尔使用过的一柄空心马鞭,他曾在里面藏有一封第八世哲布丹尊巴活佛于1920年向苏俄寻求援助的密信。
从蒙古国的原始时期,及至古代蒙古和现代蒙古,这些珍贵的碎片串起了一段漫长的历史——观览蒙古国家历史博物馆,犹如在一条浓缩的历史之河里探询无数个古老的故事。
丰富的恐龙化石
蒙古国境内的戈壁与沙漠地带藏有丰富多彩的恐龙化石和恐龙蛋,其中一个著名地点是由美国探险家罗伊·查普曼·安德鲁发现的“燃烧悬崖”。20世纪20年代,他在那里挖掘出世界第一枚恐龙蛋化石,接着,他的团队又在蒙古国境内相继出土了100多具恐龙化石,如安氏原角龙、迅猛龙、鹦鹉嘴窃蛋龙、疾走龙等。2013年,乌兰巴托建成并开放了国内首座恐龙中央博物馆。
历史古迹博格达汗宫博物馆
博格达汗宫博物馆位于乌兰巴托南郊,始建于1893年,1924年被改建为博物馆。这座结合了汉蒙藏文化风格的建筑,曾是蒙古喇嘛教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即博格达汗)居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它见证了中国晚清到民国及立三个不同的政治变革过程,是蒙古最重要的历史古迹之一。
◎中蒙友谊的见证
博格达汗宫建于博格达山麓、图拉河之畔,地处一片临山近水、地势平坦的风水宝地之上。由于环境优美,再加上兴建之初附近没有其他建筑,遂被人们公认为是一处绝佳的避暑场所,因此又赋以“夏宫”之称。
博格达山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也是蒙古的国家公园。它与母体天山一样,先于3亿年前的造山运动中初露头角,等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方才脱颖而出,现已被列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山脉之一。博格达山的主峰在天池南侧,三峰并立成“山”字形,远远望去就像屹立在茫茫雪海中三个擎天捧日的巨人。行至半山处便可鸟瞰乌兰巴托市全貌及蜿蜒的图拉河,当然,最先映入眼帘的还是那座气派非凡的博格达汗宫。
在天池南侧的博格达山主峰
在初期兴建的时候,博格达汗宫并没有按照图纸施工建设,而是采用了汉式与蒙藏建筑相结合的建造风格,呈现出中国清朝晚期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成为蒙古近代建筑史上很有特色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
经过岁月与战火的洗礼,博格达汗宫的恢宏面貌屡次受损。2006~2007年,中国政府无偿援助600万经费,专门用来维修博格达汗宫。中国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和专家组多次到施工现场指导,提供了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这是中蒙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修复领域的首次合作,也是博格达汗宫博物馆四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维修工程。
◎经典的宫殿式建筑群
博格达汗宫的平面布局深受中国古建筑传统中轴对称式的影响,中路位于中轴线,主建筑分布在中路上,左右两路为辅院,两侧建筑严格对称,总体形成“回”字形平面。宫殿中全是木质庙宇结构,包括照壁、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三重院落,其中最能体现汉式建筑风格的就是前庭广场。
位于前庭广场南端的是一座青砖砌就的大照壁,两侧壁墙与主壁呈“八”字内收状布列,壁座为须弥座式,壁身各由两端的壁垛和池心组成,两侧池心无花纹,主壁池心刻有海水雕岩和二龙戏珠的浮雕。照壁顶盖为殿式筒板瓦屋面,顶脊雕刻花纹。这些砖雕艺术性较强,是同类照壁中的典范。
大照壁与头道宫门之间有一座木制汉式牌楼,上有蓝底金字的匾额,金字是用蒙、汉、满、藏四种文字书写的“乐善好施”。木牌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二柱单间木牌坊,呈对称状分布。头道宫门为歇山牌楼式宫门,面阔三间,明间中门大于两次间僻门。二道宫门为斗拱歇山式,平面呈“凸”字形,重重叠叠的檐顶犹如空中楼阁临空降地一般,显得雄奇繁复又古韵悠然。
这座宫殿曾是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活佛的豪华住宅,现在尽量保持着当年的大致模样。宫中陈列着蒙古王公贵族华丽的服饰及生活用品,还有各国国王贵族送给活佛的一批珍贵礼品,包括用金丝制成的衣服与鞋子,用红色小珊瑚编织的精美物件,用金银制成的各种佛像和法器,用藏文、旧蒙文、满文和汉文书写的横匾,以及一批绚丽的唐卡等。此外,最惹眼的宝物当属那些极其罕见的兽皮艺术品,比如用80只狐狸皮制成的绳子、用150张美洲豹皮制成的蒙古包,以及珍贵的大象标本等。
博格达汗宫的历史并不算长,从昔日的活佛宫殿到今日的博物馆,仅仅度过了一百多年。在一百多年里,它经历了从晚清到民国及蒙古走向独立的巨大变革。作为过去那段动荡历史的见证者,博格达汗宫对于中国和蒙古国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博格达汗宫四柱三楼垂柱无斗拱大木歇山式牌楼
最高学府蒙古国立大学
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建立标杆之作,任何一个国家都离不开教育之本。从某一层面来说,每个国家的最高学府代表了该国的教育水准。在发展现代教育的过程中,蒙古的教育体制已经相当完善,一大批高等院校相继建起,蒙古国立大学被列为全国的最高学府。
◎主导国内高等教育
蒙古的高等教育院校一般分为大学、学院与专科院校,普通大学教育均为四年。国内的主要国立高等院校有蒙古国立大学、国立农牧业大学、国立科技大学、国立师范大学、医科大学、国立艺术大学等。据了解,蒙古每年有千余名大学生前往世界各地十几个国家学习,同时该国还与其他60多个国家积极展开各项学术交流活动。
作为全国的最高学府,蒙古国立大学在频繁的教育活动中承担了重要角色。这座大学成立于1942年,是在原来国立大学的蒙古语言文学系基础上建立起来,最初仅设有教育、医学和动物兽医三个系。1958年,动物兽医系从该校分出,成立了农牧业学院;1961年,医学系又从该校分出,成立了医科大学;1969年,蒙古国立大学成立了科技大学和人文大学,这两所院校均于1982年独立出去。由此可见,该校在国内的高等教育方面一直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界的标杆之作
在国内教育界,蒙古国立大学堪称业界标杆。这座大学的本部位于首都乌兰巴托,分部位于科布多、扎布汗和鄂尔浑省,学校现有教职员工近千人,下设80多个专业,由最初的3个系发展成12个院系。12个院系又分为三大系与九个学院,三大系是指生物学、化学、地理地质学,九个学院是指数学与计算机、物理与电子学、信息技术、蒙古语言与文化、外国语言与文化、社会科学、国际关系、经济、法律。
自建校以来,蒙古国立大学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约占全国知识分子的1/3。也就是说,在蒙古国内,每三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中即有一人毕业于该校。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活跃在国内各个领域,大多担任各种领导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国立大学的蒙古语言与文化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均开设了汉语专业,向学生教授汉语知识。同时,它还成功组建了国内最先进的汉语人才培训基地。该基地陆续培养出数百名汉语人才,其中有不少人已经成为国际知名学者或外交官。2007年,该校又与中国共同建起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蒙孔学院不仅增进了中蒙两国人民的友谊,还推动了中蒙教育的深度交流。截至2015年,蒙古孔院已先后两次获评“全球先进孔子学院”。
从最初建校到如今的最高学府,蒙古国立大学经过了7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内唯一一座拥有上万名学生的现代化综合性大学。同时,它也是蒙古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除了本国学生以外,该校每年都会吸引不少来自美国、俄罗斯、韩国、越南、中国、日本、阿富汗和土耳其等国的留学生前来学习交流。
1942年成立的蒙古国立大学是蒙古国最高学府,是最早建立的唯一的综合性大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重要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