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页

拍摄并不完全按照剧本节奏来,往往是根据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现在的拍摄任务,则是常欢直接面对父母死去的那一幕。

张端带着演员们去休息室进行剧本围读,先熟悉台词,乔珠玉则和副导演一起去了片场。

据说片场在搭建的时候,还特意征求过江祁的意见,因为这是常欢的小时候,他本人是最有发言权的。

这幢居民楼只有六层,没有电梯,大半边墙都被翠绿的爬墙虎遮蔽,进楼的铁门上除了褐色的铁锈,还贴满了小广告,台阶和墙壁也未能幸免,疏通下水道、开门换锁的电话号码到处都是。

这是乔珠玉头一次看见这样的居住环境,逼仄、狭小、肮脏。

而常欢的家,就在四楼,一间只有五十多平的小房子。

里面不是很整洁,客厅茶几上和沙发上铺满了废旧的报纸,收塑料瓶的麻袋倒在玄关的地方,五颜六色的瓶子让门口无处下脚,餐厅桌子上倒着几个杯子,吃完的剩饭剩菜也没收拾,苍蝇一直围绕着桌边打转。

头顶的老旧电扇还在苟延残喘地绕着,声音呜咽,是这个夏末的最后一点声音。

乔珠玉恍若隔世,眼前的一幕与不久前初到湖心别墅的时候渐渐重合。

从这里走出的少年孑然一身,背负着无人可说的心酸,藏起还淌着血的瘢疤。

该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每一步都走的那么坚定?

她问副导演:“江先生对这里的片场布置怎么说?”

副导演是个胖胖的中年男子,地中海,小眼镜把他的大眼睛遮挡了有五分半。

“有很多细节都是他亲自设计的,比如外面的黑色小广告,他还说,屋子里的色调一定要以墨绿和昏黄为主。”

“墨绿和昏黄?”乔珠玉一开始还没注意,现在提起,她才发现眼前看到的东西都像是蒙上了一层滤镜。

复古,却又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