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新金坊市(二)
—
雪消风停后,有十几人骑着骏马,从长安明德门飞快地朝河西奔去。
而离长安不远的新丰县,又彻底被一封告示激地如同滚油炸水般热闹。
坊市建造班底粗粗搭成,那接下来便是征收良田和房屋。
征收良田和房屋并非难事,但云笙却另有想法。她和崔博、马周交流了一下自己的看法,顺便写了一张公告。马周看了之后,没有怎么犹豫便用了因,让人张贴起来。
冬日空闲,许多来进货的商贩、县里的夫子、赶热闹的农家汉都记在告示前,想要知道上面写了甚。
一位读过书的年轻书生大声嚷嚷着:“别挤别挤!都靠边点,我来读给你们听。”
众人稍稍给他让了个地,他便挤到了前面。浏览了一会儿,他开始摇头晃脑:“承上天之厚德,圣人之福佑,百姓之慷慨,新丰有幸,得建新金坊市若有良田者,或以十贯一亩征收,或以良田面积分得坊市商铺”
有性急的汉子推了他一把,道:“你倒是说是啥意思,扯那酸文作甚!”
年轻书生被推了一下,差点摔跤。尴尬地扶着一个膀大腰圆的汉子站稳后,他咳了两声,道:“这就是说,咱们新丰县要建新金坊市了,不过县衙选择的坊市地址,有几户人家开了良田。县衙愿意用银钱征收良田,每亩给十贯钱,若是有人不愿意要钱的,也可以根据良田的面积,选择坊市里的商铺,诺,下面还有良田的户主名字呢“
说道这里,他砸了咂舌,艳羡道:“这普通良田,便是两贯钱一亩也是够了,没想到县衙竟出那许多钱。无论是拿钱还是要商铺,这都是可以往下传的产业,那几户人家,当真是幸运。”
有固执不开通的老汉当即反驳道:“呸,我等篷,从来都是泥土里刨食的,那土地便是命根子,怎能轻易出售?”
有人当场便道:“你拿了那银钱,再去别处置些良田,剩下的还能给家里小子念书娶媳妇,岂不大善?”
老汉梗着脖子,面红耳赤道:“那是家里祖先传下来的产业,怎能为了些许银钱便轻易卖了,这叫数典忘祖。”
书生忍不住笑了:“陈叟还知道数典忘祖呢?总归你家在官道边也无甚良田,此事与你无关,你不需要如此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