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页

每场考试快结束的时候会有考官做提醒,防止他们忘了时间,等到考试时间到了,考官们便会走到号舍前收走这答卷。

在这里还有一项是需要注意的,因为他们如今的考卷都是墨水写就,所以还要晾晒一定的时间。若是写完就交上去,两张纸粘连到一起,不仅是影响到自己,更是会影响到旁人。所以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极少有人去做。若是实在来不及,变就拿旁的吸水的纸沾一沾。

这考场内不考试的时间里,学生们是可以走动的,毕竟他们还要吃饭。考场也会提供饭食,但大都比较清淡,都是些水煮菜。

至于出恭,也就是上茅房,不管你内心想不想上,最好都要去一趟,清清肠胃,不然万一下午考试的时候闹肚子可就麻烦了,所以此时,考场内的茅房门口早已排了一列人。

中午的时间还长着,赵平安也不着急,便在这门口排着队,而来排队的人里自然有相熟的学子围在一处去核对答案,跟前世一样。

赵平安没有凑上去,也没有仔细去听,他实在懒得去想那考卷的事情,一来是比较有信心,二来便是考都考完了,想这些也没什么用,万一哪处错了等到下午考试的时候还更是会影响心情。

他排队的时候,早上排在他前头的那位大哥也站在他旁边的队伍前,见到赵平安时他还主动打了声招呼问他考得怎么样。

赵平安抬头望天:“会做的都做了,听天由命呗!”

那人以为他是没有考好,便安慰了两句:“你年龄还小,之后考试的机会还多着呢,你如今几岁了?”

“十一了”

那人听他这么说还有些难以置信,他原本以为赵平安应当也有十二三,只不过个头比旁人小些罢了,没曾想他如今才十一,不禁感叹:“果然是少年出英才。”

赵平安没去接这话,转而又问:“哥哥今年贵庚?”

“我比你大上几岁,今年十七。”

“嗯,哥哥年龄也不大。”

不过说起十七岁,赵平安不禁又想起了姜鱼林,旁人十七岁的时候才刚刚去考试,而姜鱼林早已中了举……

他身边就有个少年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