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聊了几句便互换了姓名,那少年人姓时,叫时瑞,今年已是第二次来考试,之前也来参加过,过了第一场,在第二场便败下阵来。
“这么说来,时大哥十四岁时便过了县试,想来今年定会大放异彩。”
时瑞听他这么讲心中也是高兴,觉得自己这次确实考的不错也反过来夸赞起赵平安,两人互相吹捧,倒是引的旁边众人频频观望。
赵平安还听见旁边人群里有人小声吐出一句“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一百一十三章 炭笔
他转头看去, 那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人,说话时吹胡子瞪眼的,赵平安想着眼下毕竟是科举的时间, 他也不想惹事,便没再多言。
总归这人三四十岁了连童生都没中, 恐怕这次也是悬,与他纠结这么多做甚?
两人不再说话, 等上了茅房又回了号舍去休息吃了些东西,下午便要进行下一场的考试。
第二场考“墨义”,这“墨义”相当于现在的简答题,是一种简单的对经义的回答。
今年的“帖经”有七十八道题, 而这“墨义”则是有二十道, 也是挑选了四书五经中一句或一小段让考生来进行翻译。不必非要与标准解释一字不差, 意思差不多即可。这就相当于现代的文言文翻译,只不过又加了些自己的理解。
在这场考试中, 赵平安这个文科生简直不要太占优势。
从前他学政治的时候老师是怎么交代的来着?能写多少就尽量的写多少。而这四书五经中,许多话所表达的意思不止一种, 有些甚至能够解释出几种不同的意思。但他也不能全写, 毕竟总共二十道题他却只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 这真的是在考验他自己。
既然毛笔字书写太慢, 那就别怪他动用他的神器——炭笔。
倒不是说他要用炭笔答题, 而是写草稿的时候,可以先用炭笔在稿纸上记录下重点,然后再进行具体解释。至于哪道题要多写,哪道题要少写,写几项这些直接在稿纸上作简单的备注即可。
赵平安真的要感谢他前世锻炼出来的应试经验,放在这种时候简直不要太有用。时间很是紧凑, 他也顾不上旁的,炭笔在稿纸上‘刷刷刷’写的飞快,以至于外头巡场的考官频频转悠到他的号舍前头看上两眼。
考卷里头的内容夫子在书院也都有讲过,姜鱼林也给他传授了不少经验,再加上他前世学会的应试时调节心理的本领,很快,整张考卷便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