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页

这可真是天助她也!

运气来了,真是挡都挡不住,今日注定了她的成名之夜。

薛珠玉前世为了融入贵女的圈子中,真的是狠下过一番功夫的,后来嫁给齐王,做了齐王妃后,那见识的就更多了。

她在脑海中搜寻了一会儿,果然从记忆中翻出来好几首从前背过的咏月诗。

她挑选了一番,从中选了一首既出彩又朗朗上口,还比较简单,正适合她这个阶段的诗。

这首诗是五年后的中秋,国子监祭酒七岁的孙儿突发灵感之作。

当时咏诵出来后,满堂皆惊,难以置信七岁小儿,竟能咏出如此佳作。

后来诗句传到外面,令人赞不绝口,直言七岁小童能咏出这般绝句,实在是聪慧有大才,尤其是最后两句,简直精妙。

薛珠玉并不懂这首诗精妙在哪里,但是夸赞的人那么多,这首诗定然是极好的。

她为了和那些贵女们有共同话题,便死记硬背了下来。

感谢前世她死记硬背了那么多首诗,这一世才能靠这些还未现于人前的诗句,打造出才女的光环。

这时候国子监祭酒的孙儿不过才两岁,堪堪学会说话的年纪,自然是作不出诗来的。

所以这首诗她拿来用,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众人将诗句写好,署上姓名后,便交给内侍,再由内侍呈至御前。

景隆帝一一品鉴过后,认为男子的诗句中,属鲁国公世子写的最好。

女子呈上来的诗句中,则有两首不分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