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们人多,摊下来一人也种不了两分地。
“那怎么行?怎么能让你们白干活……”王大伟摇了摇头,“我家如今人口少,吃不了许多粮食。我家的地,到时候让地少人口多的人家分着佃了。你们要是有心,帮我舂一舂米,或收拾收拾地里的柴火就是了。”
他对种地一窍不通,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种地这种事情不是可以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就算难民们帮他种好,平日里的挑水、锄草、移株也不是简单的事儿,干脆继续佃出去好了。
他只想负责脑力劳动_(:3」∠)_ 最多在自家院子里开几分菜地练练手,暂时没有亲身下场的打算_(:3」∠)_
再者,这些难民现在出于感激,头脑一热要给他干活。自己若是这么心安理得的答应下来,一年两年还行,日子久了肯定也要生出不满来,何苦呢?
倒不如直接佃出去,王大伟只喜欢别人欠他人情,不乐意欠别人人情。不过,如今懒汉村的地已经被吴家庄的人养肥了些,又有这层关系在,租子倒可以多收一点,从原来的(懒汉村)四(吴家庄)六分改成市场正规价格五五分,家里也能宽裕不少。
王壮山更感动了。村长还想着那些人口多地少的人家,愿意把自家的地让利出来给他们种!
以后他们难民们,一定以村长马首是瞻!
回到村里,王壮山就跟难民们通知了这个好消息。其他难民也像王壮山一样感动,虽然有些读过书的难民也察觉到了王大伟的一些心思,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
落到他们身上的实惠可是实打实的!再说了,这世间的人谁没点私心呢?就看是利人利己,还是损人利己了!
都是勤快人,王大伟吩咐的那些舂米、砍柴、洗土豆的活计他们早就干完了,除了三四个壮汉守在王家院子附近以防有人来占便宜,其他人大多被村民们叫回了家干活。
现在,他们不约而同的放下了手里的活儿,都跑到王大伟家借钱去。村民们睡午觉醒来,看到补了一半的房顶,收拾了一半的屋子,和空无一人的家:????
一个碗根据大小不同一到两个大钱不等,被褥根据面料和厚薄,也至少要一二百文钱。有的人认为天气还不是太冷,不如这几天先忍一忍,买了布和棉花自己做被子,又能省几十文。
毕竟这些帐还是要还的,能省一点是一点。
每家人都打了借条,由识字的难民操笔,根据人数多少借了几百文到一两银子不等。这些钱大多都是从村费里出的,勉勉强强够,王大伟补贴了一点。
于是,下午。村里再没有干活的难民,大家都高高兴兴的拿着钱,三五成群的去附近的大集或是镇子购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