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话呢,有个小孩儿过来叫他们:“村长说吃完早饭先别下地干活,谁家的人走了也赶紧叫回来,让所有人都去祠堂,他有要紧事儿说!”
吴家庄的人顿时都严肃了起来。开祠堂那可是大事儿,一年除了过年过节也开不了几回的!连忙扒饭的扒饭, 叫人的叫人, 忙活了起来。
吴高树思考了一天, 晚上觉都没睡好。最终决定还是把这事儿早早和村里人说了,大家群策群力,看看是另谋他路,还是……
吴高树垂了眼,他们吴家庄习惯了懒汉村所给的便利,不想有任何改变。
就好比说那地:原本从懒汉村接手的时候,都是被糟蹋坏了的下等田,一亩能收一石粮食就算好的了。他们佃了几年,发现懒汉村的人一年比一年懒,想来是不会收回这些地了,便尽心尽力的侍弄。
把自家积的肥都沤进地里,当做自家的地尽心侍弄,如今下等田养成了中上田,一亩已经能产两石多了。
谁家的佃户会尽这样的心,还帮主家养地?懒汉村说不佃就不佃了,没有这样便宜的事儿!
“大家都说说吧,怎么个想法。”吴高树敲了敲烟袋锅。他把事情一说,村里人都傻了眼了,吴宝根更是不见丁点而赚钱的愉快,那六文钱揣在怀里甚至有些发烫!
挨千刀的王大伟,夺了他们生财的地,六文钱就想打发了他?没门!
吴三桩更是幸灾乐祸,反正他早就被收回土地了,撺掇着吴高树和村里人:“这懒汉村简直就是忘恩负义啊!当年他们村里的地那个烂样,周围的村子没有一个愿意接手的,就咱们村好心。现在地养回来了,他们就过河拆桥!”
“这可不行,咱们吴家庄不能让人白占了便宜!”
吴高树看了吴三桩一眼,心里清楚他打的什么小九九。无非是想要村子出头,到最后他家也能继续跟着租地。不过现在吴高树也懒得拆穿他,就由他上蹿下跳。
不过吴三桩有一句话说对了。早年懒汉村的烂地十里八乡都不愿意接手,只肯开三成租子。只有他们村那时穷,四成租子接手了。但现在地养好了,如果现在拿去别的村子问,妥妥的能收五成租子。
懒汉村不是真的想过河拆桥吧?他们吸纳的那些难民,真的能种的了那么多的地?还只是找了个收回地的借口……
“几位叔公,您怎么看?”吴高树问坐在上位的几位老者。他们吴家庄是有宗族的,自然也有几位族老。
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自己想不通的,也许这些经过事的老者,能有好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