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页

江陵传 Jas 1750 字 2022-10-17

那些男童们既已决定了走这一条路,无论能不能听懂都听得极是认真,江陵又鼓励他们踊跃提问,学习气氛便相当活跃。

江陵并没有把男童和女童分开教学,只分识字与不识字,但不识字的分开上完启蒙课、已识字的继续进习之后,便会将他们集中在一处上课,听不懂没关系,主要是那个氛围,反正大家都是从头学起。何况基础账房知识其实并不难,听不懂的记下来,四处问问便能得到答案,相互之间的关系倒也贴近许多。两三个积年的账房先生既得了邓家的厚酬,便也极是耐心,上课时仔细,下课时也一留便是很长时间答疑解惑。

三水眼利,和江陵说:“我看还是有几个心中有所不甘,却又没有胆量说要去科举班。” 孩子们比较有趣,将两个班分成科举班和经济班,两班人之间虽然彼此隐隐有些泾渭分明的意思,却也并非毫无往来。江陵并不亏待科举班,她现在有钱,请的先生也都是相对出色的秀才公,束修给得足足的。科举班的孩子既得了江陵的时间限制和冷淡,便也拿出了十足的用功攻读,先生知道这些人是富人家行善收留的流民和养济院的孤儿,本来并不大上心,可是见这些人都是拼命三郎的勤勉劲头,却也起了爱才之心,教得十分用心。

江陵笑了一笑:“那就没有办法了,连做选择的勇气都没有,就算是读了科举班,也读不出个什么来。在经济班呢,日后……不过到大战结束,我会再给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

三水惊讶地说:“若是……”

江陵笑着说道:“到底都是孩子,我总不能和他们一般计较。”

三水瞪着她:“我见了鬼才会相信你说的话。”

三水一向稳重,这些年和江陵一起处得久了,倒是和江陵能开几句玩笑,江陵哈哈大笑,道:“三水,我要他们自愿。这些人,我想让他们成为咱们以后的臂膀,要托付给他们的便定是很重要的事情,那就必须要自愿。”

三水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留在经济班的这些男童,年纪偏长,经过离散流浪,识得世态炎凉,也对自身有所了解,聪明人知道中秀才前途茫茫,大多倒是真的诚心想学商贾。我倒是想那些科举班的男童,吃了这些苦头,怕不是要改弦易张。”

科举班的五十多个男童,这几个月来过得可谓狼狈,江陵说到做到,吃穿住是有的,先生是好的,笔墨纸砚头一个月供给,后面便一应俱无。他们省了又省,纸张正面写了写反面,墨越磨越淡,毛笔爱惜得不得了,两三个月下来,也都用得干干净净,一点不留。

先生自是知道东家的说法,虽然有些不赞同,却也并不多嘴。江陵请这个秀才先生之前便已经打听好了的,这并不是位迂腐冬烘的人,他颇懂仕途经济,只是才学不够,中了秀才怕是到此为止,只能坐馆了。

他不动声色,几位本想着靠先生出面的男童便没了想头,只好自己想办法了。

有几个头脑灵敏的便问四明若是自己想赚钱买笔墨纸砚可有法子。四明早得了江陵的同意,告诉他们常人若想要赚钱可以做的行当:打扫庭院、整理明苑的园子、打理花木、看门守院、洗衣、做饭、养殖,还有就是,抄书。“若是肯出去,也可以做个小跑堂,也可以做些小买卖,也可以帮人跑腿,不过……”四明摇摇头,实话实说,“很难。”

当然很难,他们在外头流浪时日也不短了,若是有人肯要他们干活,也不至于流落到养济院和街头了。

可是五十几个男童,都在这么小的明苑里,能赚到什么钱?四明想了一个法子,他让人给明苑做了翻新图纸之后,细细地把工夫都分给这些孩童,按给匠人的工钱折算,不多不少。男童们咬咬牙,每日里早起读书,到了午间之后便开始干活,按年龄分工,除草的、修路的、擦洗的、上漆的……,不懂的学,不知道的问,慢慢地做起来。 一个多月下来,整个明苑面貌渐渐有了变化,被荒草掩掉的路径渐渐显了出来,假山也清理得干干净净显出了本来面目,栏杆走廊都变得新净了,院墙的青苔也除了去,墙角院角的杂草脏物全都清除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