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聪是隔离病房里年龄最小的孩子。
因为年龄太小日常需要人照顾,医生破例让他母亲陪床,但还是要穿着医院特制的隔离服,而且不能随意地去其他病房。
眼下,不止是钱晓聪,就连钱晓聪的母亲也不知去向。
从病房里出来,袁奕挨个病房找了一遍,又问了守在隔离区的保安和护士,结果大家谁都没有看到他们母子。
最后,袁奕终于在长廊尽头的洗衣间找到了他们。
“唰唰!”
洗衣间暂时停用,偌大的房间里,能听到清水源源不断地从水龙头流出的声响。
钱妈妈坐在长椅上,轻轻地摇晃着躺在腿上的儿子,手里拿着被凉水冷却的手帕,一遍遍地擦拭着他的手臂、额头。
中午的退烧药并没有起效,将近四十度的高烧让钱晓聪浑身酸痛,干裂的嘴唇连呼出的气息都很微弱。
“妈妈,我想回家……”钱晓聪哑着嗓子道。
钱妈妈笑着用帕子擦了擦他皱起的眉心,“乖,等病好了咱们就回家,回家后,咱们下馆子好好吃一顿。”
钱晓聪伸手在母亲的隔离服上戳了一下,懂事地“嗯”了一声。
病房里太吵,钱妈妈能够体谅病友们身体不舒服所以心里不畅快,也理解医生和护士忙着收治其他病人实在是腾不出手来。
所以儿子发烧时,她并没有给医生护士们添麻烦,而是一个人照顾儿子,用最原始的办法给儿子退烧。
能留在隔离病房接受治疗的机会不易,她很珍惜。
“对不起,是我们医疗人员的疏忽,没能照顾好晓聪。”
袁奕走上前深深地鞠了个躬,将手放在了钱晓聪的额头上,隔着塑胶手套都能感受到他炙热的体温。
钱妈妈连忙推辞,不敢接受她的道歉:“没没没,你们已经很用心了,发烧这事儿谁也不想的。”
带着钱晓聪回到病房,袁奕让护士帮忙拿来了酒精棉球和一些冰块。
用水降温的效果远不如用酒精来得好,将钱晓聪放平后,袁奕细心地用酒精擦拭着他的手心和脚心,同时又用棉球在他的大椎穴上按压了一番。
喝了两大杯温水后,晓聪的体温这才略微降低了些许,脸色也比刚才好了很多。
看着袁奕对钱晓聪的悉心照顾,病人们眼神里的敌意消减了不少。
是病|毒蒙蔽了他们的双眼,只让他们生出了愤怒。等平静下来后,他们才发现,原来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在帮他们对抗病魔的纠缠。
医生们针对病人出现的不同症状进行诊断,护士更是像是连轴转的陀螺,在几个病房之间来回穿梭。
看看护士手上被塑胶手套勒出的红痕,又想想自己方才的所作所为,大家只觉得惭愧……
“袁小姐,你怎么跑来住院楼了?!”
急诊科的高斌高主任来病房巡查,看到袁奕照顾着生病的钱晓聪时吓了一跳。
她可是袁院长捧在手心里的宝贝,怎么能在隔离病房里照顾病人?要是也被传染了病|毒那可不得了。
高主任连忙过来招呼着要她离开,“你要是想帮忙的话,去诊室、门诊都行,在隔离病房太不安全了。”
“护士们都在,我也没问题的,”袁奕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我已经做好防护了,您不用担心我。”
“可是……”
“对了,正好您来了,还得烦请您给隔离病房再准备点药品。”
袁奕打断了他的话,一边说一边拿出了刚才准备好的清单。
虽说是袁振华的女儿,但说到底不是医院里的医生,没有资格擅自动用医院的器械和药品,所以只好请高斌帮忙。
隔离病房的病人日常消耗较多,因为有发烧、呕吐的症状,所以药品大多是止泻药、退烧药以及葡萄糖。
高斌本以为她会要求再送些药品过来,结果看到清单上的物品时,竟愣了一下。
柴胡、玉米须、艾条……
原主大学时期学得就是中医药剂,中药相关的知识早已深深地刻在她的脑海里。
特殊时期,常规药品的消耗一定会比往日要多,西药虽然有见效快的优点,但在不能对症下药的时刻,自然不能只依赖这一种疗法。
“柴胡有退烧的作用,平时用得也少,熬成中药可以满足大部分病人的需求。”
“玉米须更是常见,熬成水让病人们平时喝也有清热去火的用处,不一定非要吃退烧药。”
“艾条的好处很多,艾灸可以暂时止痛止泻,用艾条熏屋子也能起到消毒的作用。”
袁奕相信老祖宗的智慧,千百年来,祖先们便是依靠着这样的方式将文明延续至今,那现在对于这种未知的病|毒,一定也会有效果。
而且这些都是医院平时很少使用的物品,不用担心供应不足的问题,也能缓解医院用药的压力。
袁奕在说话时,病人们也都在认真听讲,有的还拿出手机把她说的话编辑成消息发给了在家的亲属。
在人人都抢退烧药、止泻药的时候,利用中药来缓解身体的不适也是一条好法子。
高斌收起了纸条,肯定地点点头:“行,那我一会让护士给你送来。”
“麻烦您了。”
看着高斌离开的背影,袁奕听到了进度条移动的声响。
【叮!
提高民众健康意识,获得进度加成!
拯救者任务完成度:15%】
一天的时间,住院楼的隔离病房又收治了十几名病人。
他们都出现了呕吐、发热的症状,其中有好几位是几天前不愿住院的病人,钱晓聪的父亲钱淮安也在其中。
两三天的功夫,钱淮安的病情又严重了不少,他已经没有了呕吐和腹泻的症状,但是始终高烧不退,连续不断的咳嗽更让他说话都成了困难。
医生替他复诊时,他的喉咙已是红肿难分,甚至开始化nong。
他被安排在楼下的隔离病房,但心里惦记着儿子,他还是拖着病重的身子坚持来到楼上的病房看望。
透过房门上的玻璃窗,他看到了儿子睡得安稳的小脸,除了放心外,更多的则是愧疚。
毕竟要不是自己坚持回家,也不会把病传染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