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在面上,还得装成受宠若惊的样子,面露惶恐地摇头摆手道:“不可不可!大人莫要折煞了晚辈,晚辈当不起大人如此称呼------”
“单论辈分,你便是我的子侄辈,有何当不起的?”陶晟眉头一蹙,略微有些不悦地看着他,“莫不是你觉得,老夫才学不足,当不得你的叔伯?”
“晚辈岂敢------”
“那就好。”陶晟轻轻一哼,转而问道:“桃李村张家兄弟的举告,贤侄想必也听说了吧?”
“听说了------”李谦见他入了主题,便如实答道:“他们告到钱塘县衙时,小侄就已经知晓此事。”
“那么------”陶晟话音一顿,眼神颇为玩味地看向他道:“你对此可有自辩之词?”
“小侄冤枉!”
“------”陶晟倒是没想到,他竟喊冤喊得如此直白,神情略微一滞,随即问道:“还有呢?此中详细经过,贤侄可否一一道来?”
李谦便将自己遇见傻妞的经过向他说了一遍,前面的过程叙述得不可谓不详细,只是关于将傻妞带回桃花庵之后,发生的事情却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
经验老道的陶晟自然捕捉到了这一点,他微微眯起了眼睛,追问道:“为何你对那日之后的事情不愿多提?”
“这个嘛------”李谦吞吞吐吐了半天,最终干咳一声,一脸无辜地看着他道:“陶伯伯,小侄确实是冤枉的,张家兄弟完全就是在血口喷人!”
“------”陶晟倒是没想到,他这会儿居然开始顺着杆子往上爬,忽然就和自己套起了近乎。
“伯父不妨仔细想想,”李谦一脸愤慨地自辩道:“小侄身为圣人门徒,学的乃是孔孟之道,岂会有此禽兽之行?若说这是事实真相,岂不辱没了我这两榜进士,天子门生的名头?”
陶晟心说,难道读书人干的龌龊事还少了?却听李谦继续道:“再者,真若如他们所言,为何不见傻妞本人到县衙去举告?”
“本宪也曾查问过他们二人,”陶晟缓缓说道:“二人的说法与状子里如出一辙,倒也合乎情理------我且来问你,其妹年方八岁,你当真与她行了那周公之礼?”
李谦眉头一跳,继而瞪大了眼睛道:“伯父可莫要冤枉小侄!”
陶晟瞥他一眼,冷哼道:“冤枉?你当真以为,老夫这按察使是白当的?在老夫面前,你若肯从实招来,此事或有转圜之机,若是你连我都要瞒着,老夫纵是想要救你,也是有心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