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葰、朱凤标和程庭桂同为乡试主考官,官职虽然有正副之分,但各自承担的责任不应当有太大区别,但最后这三人只有柏葰被处以死刑。
仅犯失察之过的柏葰变成了贪污舞弊的主谋,而程庭桂纵容儿子收受贿赂,人证物证俱在,咸丰却以其子程炳采已受处决为由,对程庭桂加恩免死。
与柏葰和程炳采一起被处斩的,还有同考官浦安,作弊考生平龄、罗鸿绎,以及替罗鸿绎递送条子的兵部主事李鹤龄。
奇怪的是,同样是递条子扰乱科场秩序,像潘祖同、李旦华这些背景深厚的官二代们却没一个被判死刑,都仅受到革职处分。
小孩子不懂事犯了错,需要责备家长。
剧本上咸丰在谕旨中批评潘敦俨的父亲潘铎“平日训子无方”,将潘铎交部议处。
按理来说,潘铎当时远在湖南,正是与太平军作战的最前线,对儿子一时看管不严也可以理解。
反而是陈孚恩近在京师,却看不好自己儿子,更当得起训子无方这四个字,但咸丰谕旨中对陈孚恩却无半句批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不公开就是因为肃顺的拥权。
肃顺和柏葰乃是政敌,平日诸多摩擦。
左丘依白在饰演角色之前也做过大量研究。
御史孟传金上疏参劾平龄,只是明面上兴起大案的导火索,实际上早有人在背后暗中策划推动,此人正是在这起科场案中不乏存在感的陈孚恩。
在王鼎尸谏事件中,陈孚恩仅凭王鼎上班迟到这件小事,就敏锐地感觉有大事发生,并在第一时间拦下了王鼎的遗疏,展现出超强的政治敏感性和行动力。
陈孚恩给被弹劾的穆彰阿帮了一个大忙,穆彰阿亦投桃报李,故陈孚恩官途顺风顺水,短短几年间就从一个七品吏部主事被提拔到刑部尚书的位置。
作为一只官场老狐狸,咸丰登基之后,陈孚恩迅速嗅到了朝廷政治风向的变化,过去的大靠山穆彰阿极有可能成为被清算的对象,而陈孚恩身为“穆党”重要成员,必然会受到牵连。
在这种情况下,陈孚恩选择以退为进,以母亲生病为由,向皇帝请求解职回乡,侍奉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