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双手背在后面,像个八十岁的老头一样走着路,晃着脑袋以一个极其成熟的口吻,悠悠地说:“别人是一物降一物,这两人是势均力敌的互向制衡,大抵是对冤家。”
待林墨书将《每周评论》的文稿交给李辛白后,林墨书转头去向邓中夏借《中国中古文学史》的讲义,他们在凉亭里坐着等她。
邓中夏把《中国中古文学史》递给她,她还没来得及接到手,就被赵世炎一把夺了过去,仗着自己的身高优势,高高的将讲义举过头顶,非吵着要林墨书像对陈延年那样狗腿似的哄他开心,才肯把讲义给她。
赵世炎挑着眉,语含威胁:“林墨书,叫声赵大哥来听听。”
想着陈延年和陈乔年还在北大门口等她一起走,林墨书不想和赵世炎墨迹,她难得向赵世炎服软低头,咬牙切齿的唤了他一声:“赵大哥”
赵世炎乐得笑的合不拢嘴,他装模作样的点了点头,继续得寸进尺道:“真好听,再叫声世炎哥来听听。”
林墨书顿时没了耐性,直接开始上手,踮起脚尖揪着赵世炎的耳朵,气呼呼道:“赵琴生,你没完没了是吧?快点给我。”
“不给”赵世炎拽住了林墨书的长辫子。
观战的邓中夏心疼的看着自己的讲义,无奈的摇了摇头,趁着两人不注意,站起来悄悄溜走了。
看两只菜鸡互啄真是太无聊了,有这闲工夫,还不如去图书馆找本书看。
作者有话要说:注:
孙伏园转为北大正式生后参加了新潮社,也是新潮社的成员。
北京的工读互助团有四组:第一组和第二组最先开始。第三组和第四组后面开始。
第一组:设在北京大学附近的骑河楼斗鸡坑7号,团员13人,大多是北大学生。
第二组:设在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法文专修馆、北京师范学校三校附近的西城翠花街北狗尾巴胡同5号,团员11人。大多是这附近的学生。
第三组:设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近的东安门北河沿17号,又称“女子工读互助团”。
第四组:于1920年2月4日成立,设在东城松公府夹道八号。
(本文重点写第二组)
历史上何孟雄参加了第一组。本文为了剧情改在第二组。
少年中国学会:1918年6月开始筹建,1919年7月1日正式成立。
少年中国学会成员:邓中夏、赵世炎、□□、蔡和森、向警予、许德珩、恽代英、杨贤江、高君宇、李达、黄日葵、缪伯英、张闻天等等。(目前已知成员,加入时间有早有晚。)
(成员们并非在一起,而是分散在各个地区,也就是后来为什么五四运动能全国统一行动的原因之一,少年中国会在里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长辛店讲习所:1920年初开始成立。
由于《觉醒年代》把工读互助团、少年中国学会、俭洁食堂以及长辛店讲习所等等时间线全部打乱提前,为了呼应剧情台词,只能跟着电视剧的时间线走一段。
工读互助团:主要践行的是无政府主义的互助论。
少年中国学会:主要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