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晚餐就在这祥和之中又带着几分尴尬的气氛里过去了。奥黛丽自觉地起身准备回房守着仙蒂,却被布鲁斯叫住了。

“奥黛莉,我的养子迪克想对你说些悄悄话。他不好意思直说,只好由我叫住你了。”

“没关系。”奥黛丽转身,低头看着才到她胸口的男孩,“嗯……迪克,你想和我说什么?”

迪克笑眯眯地扯了扯她的袖口,小声说:“我想邀请你和我们一起看电影。你,我,布鲁斯……奥黛丽,可以吗?”

电影?

奥黛丽想起这是麻瓜的一种娱乐活动,有点像戏剧演出,只不过不是真人出镜,而是提前录好以后公开投屏放映。

她曾经看过的,和父亲一起——在他病的还没那么严重的时候。

他牵着她的手,走在开满春花的南罗滕堡的街道上,然后看见一条很长的队伍。队伍尽头的墙壁上贴着一张大大的海报,上面印着一个剪刀手的苍白怪人,和一些花哨的大字。

从里面走出来的一位麻瓜女士告诉他们,那里正在热映一部叫《剪刀手爱德华》的爱情电影,很好看也很感人,强烈推荐他们看看。

伯斯德先生并不喜欢亲近麻瓜,对麻瓜的娱乐活动更是不感兴趣,他本想绅士地拒绝女士的推荐……但耐不住奥黛丽的央求,最后还是艰难地走进了电影院和一群麻瓜共处一室,度过了坐立不安的105分钟。

他其实是个作风强硬的人,可是总会对奥黛丽屈服。

但说实话,那部电影确实拍得很好。无论是男主人公苍白忧郁的怪异形象,还是热情似火的金发女郎,都给奥黛丽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奥黛丽对男女之间的感情懵懵懂懂,但当女主人公说出那句“我只愿他记得我当初的样貌”时,她看见了父亲眼里的泪花。

她发誓,那一刻,父亲绝对是想起了母亲。

巫师的寿命是麻瓜的两倍,如果顺利,父亲可以一直活到两百岁。而她母亲难产去世的时候,年仅二十五岁。

盛在父亲眼里的晶莹水光告诉奥黛丽,优秀的艺术作品是能够叫人共情的,无论是形式是电影还是画作,无论观赏者麻瓜还是巫师,总有那么一些瞬间,他们灰色的灵魂会被其中的某一个细节触碰,然后被点亮。

于是奥黛丽微笑点头:“当然可以啦,迪克——你准备看什么?”

“《哈利·波特》!”迪克欢呼了一声,“明天是周末……我不用上学也不用早起,我们可以从第一部《魔法石》开始看!阿福准备了足够多的爆米花和可乐,我们能够一直从现在看到第二天凌晨!”

奥黛丽的笑容僵在了脸上。

“harry·potter?”她重复,看着迪克柔软的蓝眼睛,“youknowharrypottertoo?”

迪克还没察觉不对,兴奋地点头:“每个小孩都知道哈利波特!我做梦都希望能收到一封猫头鹰送来的信,好赶紧收拾行李去霍格沃茨!”

“你喜欢哈利·波特吗,奥黛丽?”

“是的,我当然喜欢。”

奥黛丽的声音轻得接近耳语:“他是我的童年偶像。”

作者有话要说:奥黛丽:audrey,意味显赫的权利,高贵的理想,无我的付出和理想主义

(没错就是和赫本同名)

注释:

1.处原文【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就是说看人要看眼神,眼神不会骗人

2.午夜蓝和普蓝。最开始这两个是一个颜色,但后来午夜蓝被做成网页颜色后弄了很多版本。普蓝这个名词基本用在颜料里,什么水粉啊丙烯啊油画啊之类的,所以渐渐的这两种颜色就区分开来了。

小彩蛋:

1.夜骐的方向感很好(邓校说过),也很忠诚(百科写过),故我擅自把它的守护神特性设定成代表忠诚、坚定、温柔的死亡生物。

2.罗滕堡: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分为南北两个。位于南部的罗滕堡有“中世纪明珠”的美称,是个旅游胜地。

3.理查德与迪克:richard,按道理昵称应该是ric而不是dick。奥黛丽很疑惑为什么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要让别人用生殖器官称呼他,emmm……毕竟是迪基鸟。

4..《剪刀手爱德华》:首映于美国1990.12.6,德国上映时间于1991.4.18,由奇诡专业户蒂姆·伯顿执导。当年的宣传海报上印有[thedirectorofbatman&beetlejuice]

所以,注意到盲点了吗?

ps:感觉每章作话我都写好多有的没的,但是有一些小细节又忍不住自爆出来……希望大家不要嫌我啰嗦呜呜呜呜还有就是我没存稿了,宝们,我本来是写着自嗨的没想到有这么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