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页

应杭看着卫予动面上难得一见的忧容,惊道,“莫不是欢欢病了?等颂生会毕,我便随你前往府上探视欢欢。”

颂生会,送生会。

一代国子生就此拜别国子监。

国子监本都士族子弟。自此出去后,有些学子,文试武考,脱颖入仕;有些学子,无心仕途,自立文风学派,或自创商贾盛事;也有些学子,最是轻松不过,仰仗祖辈荫庇,世袭爵位封地。

青年意气风发,不畏输赢胜败。

卫予动和应杭,便是属于要去闯文试武考的那派学子。

想起卫欢那般不适,本对人情世故反应较为迟钝的卫予动,此刻倒是绷着脸道,“妹妹闺房,怎可让人随意进出。”

这话可就应杭不爱听了,“怎说,我也是在国子监内,自欢欢六岁,看护到了现今欢欢十四岁。”

“这还未及笄,你这当哥哥的,准备念完了经就要打和尚。”

卫欢在国子监,小模样生得本就灼目,这两年容颜愈盛。

许多望族子弟,族中本有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专门教导。冲着卫欢,国子监这几年的监生,可谓是庚朝数年来最庞大的学子群,较历届便增设了四个监生班。

素日里确实都是凭着越琅祭酒之权,应杭和卫予动的看护,将那些监生愣是挡隔着。

想及此,卫予动愈发头疼,“关系再佳,你也只能算得上外男。子曰,男女别途。”

应杭啧啧摇头,倒是错过了向小美人儿示好的良机,却也不再勉强于卫予动。

监院中,高台之上。

监丞郁证知,当是一年中最和煦慈爱的时候。望着台下的学子们,便念起了颂生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