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第104章

李旭恍恍惚惚的想。

从理论转行搞工程的也有,可人家选择了工程之后,那是一心一意啊!

像景明这么奇葩的,他还真没见过。

这人最开始搞的是光刻机,后来转行搞理论数学物理,现在又来搞光刻机。

工程、理论、工程……

套娃吗?

况且时不时在理论和工程之间切换,景明就不会觉得不适应吗?

李旭百爪挠心。

这个问题要是不问出来,简直折磨死人了。

“景同学,冒昧问一下,你为什么会突然从理论物理、数学,转向微电子,甚至还不是纯粹的微电子理论研究,而是光刻机的研发?”

李旭的呼吸声大概在他肩颈处,说明这人身量不高,比他矮半个头。根据寻常男子的身高,自然就能大致定位到这人的脸。

于是景明微微偏头,眼神清亮,视线不偏不倚,落在这人脸上。

李旭顿时一惊。

他和景明谈了这么多话,这人的视线毫不虚浮,就跟真能看见似的,完全看不出来他竟然是个盲人。

“因为要有始有终”,景明淡淡道。

就这?

李旭有点懵,试探道,“因为您最早是做光刻机的,所以即使是中途做了理论研究,摘下了国际奖项,也要把光刻机的事情完结?”

景明点点头。

换来了李旭复杂的脸色。

这精神吧,是挺值得称赞的。这行为吧,又总感觉怪怪的。

不过这个倒是可以写进报道里——负责人不忘初心。

“那我能问问您,为什么当时光刻机做的好好的,突如其来就去做理论研究?”

既然要有始有终,为什么不把光刻机做到底?

景明一边走,一边回答他,“因为当时我希望能够主导一支团队,但是受限于学历,我无法获得团队的主导权,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充沛的科研经费”。

“最后没办法了,迂回一下,为了让学校信任我”。

景明轻描淡写,“就拿了两个奖”。

李旭:“……”

就拿了两个奖?!

李旭简直不敢置信,那是沃尔夫物理学奖,号称诺奖风向标!

还有一个阿贝尔奖,更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你踏马还是人吗?

李旭莫名有点悲愤,无数人翘首以盼的奖项对于景明而言,只是他有了灵感,于是推导了一下而已,更是成了他证明自己实力的工具。

景明今年也才刚成年啊,就已经有这样的成就了。

李旭有点悲哀,做他们这个科技板块的记者吧,时常能够见到各路大佬。

于是总是要一次次的意识到,自己是个智商平庸的普通人。

唉,天才与凡人之间的差距,宛如一条巨大的鸿沟。

好在李旭也被打击惯了,他提起信心,继续问道,“您拿到的奖项是理论研究上的,学校为什么肯让您从事光刻机的攻坚呢?”

这个问题问的,孙静舒默默撇撇嘴。

当然是因为景明用这两个奖项证明了他的智商啊!

再加上他有过改良深紫外光刻机线宽的历史,并且sp光刻机的计划是他提出的,于是他顺理成章的领导起了整个实验室。

但李旭很好奇,“您在微电子学院做光刻机,难道数院的院长没来劝过您吗?”

此话一出,全场静默。

谭海峰至今还能回忆起,当时数院院长扯着何院士、中间还夹着一个物理学院的院长,三人争锋相对、夹枪带棒的争夺景明归属权。

如果不是景明意志坚定,一定要读数学,他现在应该属于微电子学院。

景明眼神飘忽了一下,难得有点心虚。

他一直告诉数院院长,说是搞完光刻机就回去继续研究数学,但现在已经大二了,sp光刻机的研发却还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这个……”,谭海峰笑笑,赶紧顶上,“李哥,咱们今天是来问sp光刻机的,您看……”

老缠着景明问,算怎么回事?

“对不住啊”,李旭脸上不好意思地道歉,心下失落至极,这么好的热点啊!怎么就不回答呢!

“没事的”,景明真不太喜欢这种应酬,他今天肯配合,不过是因为这是一个宣传任务,不得不做罢了。

就像当初他拿奖的时候,被迫接受了半天的新闻记者采访。

“旭哥”,谭海峰笑眯眯插话道,“您看,这边就是我们的光源实验室,sp光源的研发就是在这里”。

景明顺势往后退了半步,让谭海峰去应酬。

“这边可以拍摄吗?”

摄影师架着三角架,却依然看向景明。

不为什么,摄影师听了一路,只知道景明地位最高。

“抱歉”,景明摇摇头,“可以拍摄一些走廊外贴着的宣传材料或者是电镜实验室”。

“理解理解”,李旭点点头。

一张照片能够泄露很多东西,稍微有点保密意识的实验室,都不会允许别人随意拍摄。

唯有电镜实验室,除了买来的两台电镜,啥也没有,这才允许拍摄。

“那我们一会儿就拍拍电镜实验室,然后再请你们摆几个姿势,可以吗?”

“可以的”,景明笑道,“谷师兄、静舒,一会儿你俩坐在电镜台前摆拍一下”。

这种摆姿势供人拍,最后成为文章配图的事情,挺无聊的。

可景明已经定了。

两人无奈对视一眼,只好点头。

“咳咳”,李旭清清嗓子,在全场疑惑的目光中,热情道,“景同学有没有兴趣上我们京都日报?”

景明一愣。

李旭满怀期待。

这可是个大爆点啊!

他连标题都想好了,sp光刻机大获成功,我国成功突破国外封锁。

副标题就是时隔一年,国际双奖得主再度归来。

当然,最重要的是景明的脸。

有了这张脸的配图,京都日报要是不卖到脱销,他就跟主编的姓!

“抱歉,我并不是很感兴趣”,景明无情拒绝。

“景同学,你别拒绝啊!”

他既然长得这么好看,以前却戴口罩,不管是有难言之隐,还是有心理疾病。

反正景明就不是一个喜欢博取大众目光的人,他会拒绝,简直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李旭是绝不会因此放弃的。

“我也知道你一心一意搞科研,可科研也需要宣传啊,你要是把你自己的照片放上我们报纸,保管第二天,报名你们实验室的人激增”。

谭海峰:“……”

谷耀简直无力吐槽,这个记者什么毛病?他们学校缺想报考的考生吗?

景明摇摇头。

他可以通过自己的成就让别人记住他,但不能靠一张脸,让别人喜欢他。

前者是靠实力,后者却是依靠魅魔体质,这是景明最不耻的东西。

李旭还是不死心,这可都是流量啊!

他绞尽脑汁,还想再劝。

“李哥”,景明终于被他烦的不行了,顿足冷静道,“今天是sp光刻机的主场,不是我的”。

李旭尴尬地笑了两声,他太想追逐新闻热点了。

“对不起,对不起啊”,李旭马上调整过来,“那我们找个地方,我仔细采访采访你们,行吗?”

两个小时以后,谭海峰往凳子上一坐。

“可算是走了!”

这简直比他做个实验还累啊。

就连景明都有些蹙眉,他大学毕业以后应该就能正式组建自己的科研团队了,那时候他一定要聘请一个助理,专门处理这些杂事。

“怪不得杜老师没来”,谷耀喃喃道,“你们说他是不是知道接受采访很累?”

才把这破工作推给我们。

“也不能这么说吧”,孙静舒摇摇头,“这毕竟是上报纸,也算是出风头的事情,将来我们找工作,不大不小,也是个加分项吧”。

“起来吧”,景明歇了会儿,喝了口水,继续站起来,“sp光刻机的初试刚刚成功,接下来就进入到改良部分了”。

还有的忙呢!

谭海峰哀叹一声,“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平平静静的生活又过了一个礼拜,众人再度陷入了忙碌中。

直到周一,景明正在埋头计算,电话忽然响了。

“喂,您好”。

电话那头的声音是——

“陈康学长吗?”

陈康兴奋地点点头,“景明,昨天advancesinoptics的审稿编辑联系了我,你球冠面的那篇论文终于要上刊了!”

景明想了想,终于想起来自己当时投过去的稿,时隔一年半,可算是发了。

谁让越顶级的期刊,审稿要求就越严格,以至于上刊速度奇慢无比,一年半是很正常的。

景明点点头,再度确认,以后的论文都不发去这些期刊上了,就发去arxiv,否则一等就是一年半,平白无故浪费时间。

“恭喜陈师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