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思想家必是辩论家,这嘴皮一定要够利索。
所谓思想家,就像是悟道一般。
第一天在凉亭授课后,往后每日上午、下午,到了时间,冯昭便去宁心堂。
每日晌午,她有半个时辰的吃饭、休憩。
而晚上回去,还要看账簿,打理庶务等,忙得跟陀螺一般,却有种回到现代上大学的样子。
冯昭不知道的是:李贵妃从晋国府的事里得到感悟,弄了一个宫中茶会,将满朝文武的女眷都请入了宫,自己再率先摘了首饰,添了银钱,六公主跟着学,便是后宫其他嫔妃亦纷纷解囊。
安康长公主亦代太后捐了几盒子的首饰、银钱,镇国公夫人、越国公夫人等,纷纷慷慨解囊,夫人们一身尊贵的来,出宫时,个个身上不见一件首饰,就连同来的姑娘、小姐亦全都如此。
李贵妃这次的茶会,收获颇丰,其捐的首饰,比朝堂上百官的捐款还要多上十倍不止。
第155章 俭冯家
贵妇们的一套首饰,尤其入宫时,全挑了最好的,这一套下来,动辄五六千两银子,少则一千两,身份越发,越是贵重。安康长公主没捐首饰,倒是直接给了二万两银票。太后的两盒子首饰亦不在三万两之下。
朝堂百官筹钱,宫中妃嫔捐款,白泽书院邀请皇城女院,共同弄了一个书画会,朱山长下令开放明园三日,将售卖书画得来的所有钱捐给西北灾民。
因冯昭姐妹守孝,安康长公主不好打扰,便想着第五十天上头再送一份请帖过去,若她来最好,不来也不打紧。只是女院这边,除了萱若夫人的书画,就没能拿得出手的,急需一个女子出手挽回些面子。
安康长公主则是拿了自己陪嫁的一幅前朝字画出来,得了银钱就捐给灾民。
杨姑娘得了安康伯母派的差,“明儿送去?”
“今日是誉国夫人的七七,晋国夫人必要出头拜祭。明日过去正好,这不是还有后日最后一天。”
杨姑娘道:“我邀陶思娴同去,再不想带陶七了,那个哭包自己爱哭便罢,每次遇到好诗好词,她哭一场,周围的人也得陪她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