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描写的词汇真真令人若身临其境,难怪幼帝说冯白写的不好看,随着两个宫娥翻页,冯昭看到有些故事,似曾相熟,尤其那些小事,尤其是结庐守孝之时的琐事,除了她和颜长卿便无人知晓。
《冯女贤传》八成,不,一定是颜长卿写的。
他写了自己认识的冯昭,写她的爱恨情仇,写她虽身为女子却心系黎民,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匹妇亦有责。”她明白身为女子的责任,也深晓要改变女子地位艰难,她将改变的火种留给了自己的儿媳。
冯女贤对昭隆帝怨多于爱,却为了一双儿子不得不忍辱负重,被污名声,无法嫁人,在她的内心其实一直渴望着“一生一世一双人”,可当时的天下,没有男人敢因她开罪皇帝,亦没有男人敢对她表白心迹。
她有怜悯天下的女子,亦含泪写下自己眼中、心中的真实祖母、母亲故事,她懂得她们,亦深晓她们的不易等等。
冯白的故事多是赞美,写的是一个天上仙子般的冯昭,就像是一个误入凡尘的仙子。
无名氏笔下的冯女贤传更真实,即便面对太后赏赐男妾,亦淡然接纳,却用绝地反击的手段,最后令太后与皇家颜面尽失。
她柔弱却又坚韧,并不会一味地退让,她有自己的坚守,她不喜欢妻妾成群的男人,她觉得婚姻应该是一男一女组成……
冯昭心里莫名地涌过一丝感觉,写出真实的她,是颜长卿而不是旁人。
她的真实,颜长卿懂了。
颜长卿在顿悟中,他看到冯昭在煲汤,“何谓道?”
“道处处不在,却又难以捉磨。农夫种田是道,渔夫捕鱼是道,道可以是信念,可以是技巧,亦可以是一种手段,玄之又玄……”
冯昭添了冰萝卜,“我煲汤亦是道。你要悟道,就得知晓自己因为修道,修的什么道?世间之道有万千,守护是道、珍惜是道、有情道、无情道、战之道、义之道……”
冯昭应答几句,颜长卿灵魂出窍,他陷入沉思之中,他的道在何处?
耳畔响起冯昭的声音:“剑修要修出剑意,所谓剑意就是剑修之道;书法、丹青也有自己的道,那是道韵也是书画之魂,是神韵……”
冯昭饮下汤,调息之后,放开神识感悟寻常凡人的生老病死,人间喜乐。
第一年,太后与幼帝相处和睦,幼帝愿听母亲的教导;第二年,幼帝有了太多自己的看法,被太后强势打压;第三年,幼帝的看法更多了,觉得母亲很霸道不讲理;第四年,幼帝与年轻的太后之间发生了一次争执,太后气得大病,幼帝却不肯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