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他去,那是不可能的。
怎么可能不去,笑话。
本本分分做好自己的大福晋就行了。
乌喇氏说:“您误会了,我是找您有事。”
舒尔哈齐说:“有事?”他还确认了一遍。
乌喇氏说:“嗯,有事。”
舒尔哈齐觉得乌喇氏从那边回来之后就一直怪怪的,但也没多想,他用手揉揉眉心,坐到了凳子上。
乌喇氏蹲下来,整个上身都靠在了舒尔哈齐的腿上,说:“爷,您真的已经打算好,不和大哥他们一起搬去赫图阿拉了?”
舒尔哈齐皱眉,他应了一声,并没有过多解释。
乌喇氏有些着急。
舒尔哈齐见状说:“你是想发表什么意见还是?”
乌喇氏手拧着帕子不知道该怎么说。
她心里是嫉妒孟古哲哲,这事不假。
但是你说让她现在去闹,她闹得过吗?
有了阿敏的事之后,她是知道这两个男人都是向着孟古哲哲的,她现在要是闹起来,自己和阿巴亥还真就是自讨苦吃。
所以思来想去,她才想出了这么一个计策。
她咬着牙对舒尔哈齐说:“爷,我知道您现在担心的是什么。如果可以,我想为您解忧。”
舒尔哈齐说:“你又知道什么了,说来听听?”
乌喇氏说:“我是一个女人,我承认我有些嫉妒,但是我一心也是为爷着想。只要爷开心,我就开心。”
先怒刷点好感。表示自己对舒尔哈齐的忠诚。
但舒尔哈齐此时已经有些受不了了。
天知道他有多头疼。
真的很想睡觉啊。
“嗯,知道你对我好,有什么就说吧。”
乌喇氏说:“就是我们一直以来都有收继婚的风俗。您若真喜欢大嫂,以后她自然会是您的,根本不需要现在因为一时之气和大哥对着干……”
这话还没说完,舒尔哈齐就怒火中烧,蹭得一下从凳子上站起来。
他用手指着乌喇氏说:“你知道你在胡说什么吗?!”
乌喇氏被吓到了,但她还是接着说:“我是说真的。爷,我知道您经常去有容妹妹那里,不过就是因为妹妹长得和大嫂有几分相似,您是去找慰藉去了。”
她以为自己说出了舒尔哈齐的心里话。
殊不知现在她已是在危险边缘反复横跳,马上就要遭大难了。
舒尔哈齐说:“我看你是疯了。”
乌喇氏看到舒尔哈齐急躁的样子,便是抱住他的大腿说:“爷,我是真不介意。如果您真的喜欢大嫂,那等大哥去世,大嫂来到我们家,我就把这个大福晋的位置让给她。我发誓,我绝对不会有什么意见。”
舒尔哈齐听到这里,只觉得头嗡嗡嗡的疼。
怎么别人的老婆一直在帮助夫君前进,自己这位就只会拖后腿呢?
他深吸了一口气,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
然后他对乌喇氏说:“我很想知道,你怎么会突然联想到我和大嫂?是有谁在背后和你说了什么话吗?”
不然以她的智商,打死都想不到这块去。
乌喇氏说:“没,没有谁。”
舒尔哈齐看到乌喇氏惊慌失措的样子,便是笑着说:“得了吧,上次那个哈达福晋和你说完这话,你也是这样的表情。我不相信你。”
乌喇氏说:“真没有。”
她这次学乖了。
坚决不会暴露阿巴亥。
因为这两次的意义完全不一样。
之前那次和舒尔哈齐没有关系,说了他也会护着自己。
但这次不同。如果她说了,以舒尔哈齐的脾气,不光她和阿巴亥,说不定连乌喇部都会受影响。
所以她只能死死咬住不说。
舒尔哈齐看乌喇氏这次硬是不交出背后的人,便说:“那行,你不说那人也可以。但你要告诉我,那个人和你说了什么?”
乌喇氏说:“也没说什么,就说了你们年轻时候的事。”
舒尔哈齐说:“然后呢?”
乌喇氏说:“就说你们去了叶赫,救了人公主,结果功劳全被大哥占了。”
舒尔哈齐说:“这事本来就是我大哥做的,什么叫他占了?”
乌喇氏说:“可是人家叶赫贝勒明明说是你们两个人救的,不叫占那叫什么?”
舒尔哈齐玩味的笑了笑:“叶赫贝勒?东城还是西城?”
乌喇氏说:“当然是东城的贝勒。”
舒尔哈齐说:“纳林布禄,你跟人家很熟吗?”
乌喇氏说:“不熟。”
舒尔哈齐说:“不熟你为什么会知道这些。”
乌喇氏看到舒尔哈齐又想逼问自己,便觉得瞒肯定是瞒不下去了。
她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万全的办法。
那就是干脆自爆!
不过爆的不是阿巴亥,而是直接将哥哥布占泰说出来。
她说:“好了好了,这事是我哥说的。”
舒尔哈齐说:“你终于还是说了。行吧,看在你这么坦白的份上,接着把你知道的内容都说出来。”
乌喇氏说:“我们乌喇一直就和叶赫关系交好,这事也是众人皆知的,尤其是东城的两个贝勒,几个人经常有书信往来。”
舒尔哈齐说:“就知道布占泰这小子不老实。”
乌喇氏赶紧说:“不是您想的那样。我哥哥和叶赫贝勒都是向着您呢。”
舒尔哈齐说:“向着我?怕不是在背后一直戳我脊梁骨吧?”
乌喇氏说:“没有,他们说起这个就是为您鸣不平。说明明是您的功劳,凭什么被大哥抢了去。”
舒尔哈齐似乎很受用,他挑眉,让乌喇氏继续说下去。
乌喇氏说:“其实早在你们俩兄弟第一次到叶赫的时候,当时的老城主看中的就是你。你那么勇猛,不惜一切也要把大福晋救回来,还不抢功。如此胸怀,一看就是做大事的人。纳林布禄贝勒还说要是把妹妹嫁给您就好了。你们俩才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
作者有话要说:小科普:
1、《满文老档》、《清□□武皇帝实录》等清朝史书的编撰者极力颂扬努尔哈赤作为开国首出之君的神圣仁慈,而贬低隐没舒尔哈齐的赫赫战功,把舒尔哈齐描绘成一个“全无才能”、“向无殊功”,依赖其兄生存的庸人。这显然是不符合史实的。
舒尔哈齐自由随其兄征战,为建州女真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壮大做出了他人无法替代的贡献。《清□□武皇帝实录》载舒尔哈齐“自幼随征,无所不到”。《清史稿》也记载道,舒尔哈自言:“从上行兵屡矣。”明人黄道周《建夷考》:“初酋一兄一弟,皆以骁勇雄部下。”《明神宗实录》卷四四四载:“奴儿哈赤与弟速儿哈赤,皆多智习兵,信赏必罚。”朝鲜《建州闻见录》也记道:“小乙可赤有战功,得众心。”从明清、朝鲜三方史书记载中可以看出,舒尔哈齐并非毫无才能,全无战功,而是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之人。
陈永祥《舒尔哈齐死因考》
2、再放一段满文老档对舒尔哈齐的记载:
聪睿恭敬汗之弟舒尔哈齐贝勒係唯一同父同母弟,故凡国人、贤良僚友、敕书、奴仆,以及诸物,皆同享之。虽使之如此同享国人僚友以及一切物件,然弟贝勒於征战前,未见一超卓之举,於大国之政道,未进一善言以慰之,全然无德。虽属无德,仍以唯一之弟而不厌恶,举凡诸物,皆同样供养之。如此供养,弟贝勒尚不知足,积年纍月,怨其兄长。兄聪睿恭敬汗曰:“弟尔所得家业及国人、僚友,非我等之父所遣留之国人、僚友,乃为兄我所赐也!”责其过恶之後,弟贝勒口吐怨词曰:“此生有何可恋,不如一死!”遂背弃使其同享国人,僚友之兄长,携其部众,出奔他路異乡以居。聪睿恭敬汗怒,遂於此酉年,时聪睿汗五十一岁,弟贝勒四十六岁,三月十三日,尽夺赐弟贝勒之国人,僚友以及诸物,使其孤立。时有族人名阿席布者,因未曾劝止弟贝勒反而鼓动挑唆,是以杀之。又将大臣□□崑蒙兀,吊缚於树,下积柴草,以火焚之,借以辱弟贝勒,使其孤立。弟贝勒自责曰:“多蒙兄汗赡养,曾欲别往以居,洵属狂妄,实乃我之过也。”於是翻然归来。聪睿恭敬汗遂以籍收之国人、僚友,於当年,悉数归还弟贝勒。后弟贝勒仍不满其兄聪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赐之安乐生活,遂於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享年四十有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