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沈临渊强势弹压之下,朝堂上的争论点到为止,并未继续展开。
但在那之后,郭衍斗胆抛出的“护国公”三个字,像在平静湖水里扔了一枚火药弹,炸开并涟漪不断。许多人——主要是大小武官们,公开或私下热议此事,称郭衍乃真英雄、真勇士,敢于在沈临渊的高压下直言讽谏云云……诸如此类言论,一时在朝野持续发酵,渐成一发不可收拾之态。
思影知道,这背后必有谢飞然的暗中推动——谢飞然愿意帮助她,这让她很是感激,她一心想同谢飞然再次详谈,一方面表示感谢,更重要的,是彻底交流想法,并了解他的下一步打算。
但是,跟之前一样,她完全找不到机会单独约见谢飞然;而谢飞然,似乎也并不打算主动找她。
但历经此事,思影幡然了悟,并终于发现自己还是见识浅薄——
三法司对于平反护国公一案,只是外在形式;而一个数量庞大、长期饱受歧视和打压的武将集团,才是此案最坚实的根基。只是思影自己,一直以来只狭隘的盯着朝中那些大红大紫的主角们,一心要利用他们的力量促成此事,她一直与这类人打交道,关注的也只是他们——而对于多年来被边缘化的武将们,她已然忽略,更无瑕去体会他们心中长久压抑的积怨。
但有此切肤之痛的谢飞然——必有体会,而常年跟武人打交道的纪绅,多少也心有戚戚焉。
所以只能是谢飞然;所以纪绅一联想到谢飞然,会下意识的警觉。
十几年前,武将一度拥兵自重,飞扬跋扈,文官们敢怒不敢言。护国公一案后,皇帝一时间草木皆兵,朝中对武将怀疑、猜忌的气氛达到顶峰,接下来的整顿、清洗自然顺理成章——各节度使控制的地方军队纷纷被收编至中央禁军,“非军功不得封侯”的祖宗旧制也被废除,武将被视为粗鄙、鲁莽之人,地位一落千丈,朝野崇尚武功的风气渐渐一去不复返……
思影忽然理解了谢飞然。
他的谨慎和小心翼翼,正是为了回避自己武将的身份,他不希望人们把他的形象和武人联系起来,也害怕人们把他归到武人那一类。
武将一生驱驰疆场,本当是傲骨俊立,性似烈火、飒沓如流星,可如今这一整朝的将领,成日风声鹤唳,谈武色变,连自己的身份都不愿认同,何其悲哀,何其令人齿寒!
思影甚至觉得,谢飞然愿意为她的家族大案助一臂之力,又何曾没有他自己的私心。
第78章
数日以后,之恩为这一场惊动朝野的争论作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