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 91 章

虞幼宜垂下眼帘,手指摩挲了下茶盏,轻声叹了口气。

许氏固然是虞玉的亲生母亲,可这十几年来,她只顾着自己的春秋大梦

,日后的荣华富贵,却全然没想过虞玉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虞玉这个孩子,也不知是不是没有让许氏教导的原因,性子还是很正直。她冷眼瞧了这么久了,比起那些功名利禄,虞玉看着是更在乎手足之间的情谊的。只是他还有些单纯,经常被虞静珠当枪使,耍得他团团转。

也是可怜。亲娘暗藏祸心逼着他上进,多年来府内兄弟父母之间其乐融融,朝夕和睦的的场景也被自己的亲娘一手打碎。

长这么大,突然发现亲娘不是什么良善人,亲姐也只是把自己当做筏子使,虞玉那种单纯正直的性子,一时半会儿是受不住的。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虞幼宜淡淡道:“先前外祖家送来了许多补品,一会儿白蔷取一些来,送去二弟那边让他好好养养。”

白蔷点了点头。

刘嬷嬷心里回想着许氏骂得那些不堪入口的话,又连连叹了两三口气才止住。

一旁的李嬷嬷忽然想到另一事,向虞幼宜开口道:“昨夜有些晚了,便没来得及和姑娘说。王婆子和我闲聊时,随口提到花嬷嬷从前是个唱戏的,也不知许氏怎么会和她搅合在一起。王婆子说,是从前许氏亲自把花嬷嬷接到身边的。”

虞幼宜一怔,戏子?

她蹙起眉来,重新回想起记忆里柳霜岚和虞景吵架时提到的戏子。按说虞景那个反应,二人提到的戏子应该是个男子。

柳霜岚离世约莫十年左右了,那戏子年纪应当也还在壮年。花嬷嬷是个年老的,不知是否和此事有所关联。

虞幼宜的直觉告诉她,能被许氏接到身边的应当不是什么普通小人物,只怕手里捏着掌握许氏生死的把柄。

她叹了口气道:“在庄子上呆了十年实在是太耽搁事,侯府从前的事情皆是只知道个一星半点。如若有呆得久一些的人问问,想来会明了很多。”

众人一顿,目光纷纷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刘嬷嬷。

刘嬷嬷正喝着茶,看着几人这副模样不禁呛了一嗓子,咳嗽了几声后把腰板挺直了些坐着。

“大

姑娘直问便是,我也算是在侯府呆得久的,是先太太入府前就已经在府里的,许多事情还知道一些。如今既跟了大姑娘,老奴必定是知无不言的。”

虞幼宜笑道:“嬷嬷果然是个明白人。我先前出去过一回,听闻京城头些年有个极有名气的优伶,刘嬷嬷可知道一些这事吗?”

刘嬷嬷努力想了想道:“老奴是个粗人,也不太懂那些达官贵人的喜好之类,但在主家呆得久,也听过一些。头些年是有个极有名的男戏子,我虽没见过,但听说生得极阴柔俊美的。”

虞幼宜的手不由自主地紧了紧,轻轻开口道:“嬷嬷可还记得那人叫什么名字?”

刘嬷嬷哼哼了半天,努力在自己脑海里回忆了半天,“老奴也记不太清,而且那戏子对外的名号也是他的花名,想来和他的真名是无甚干系的。”

虞幼宜略略有些失望,但很快调整好了情绪。刘嬷嬷是在内院做事的,原本就不常出去,况且这些主人家喜欢的乐子她也不甚懂。到底那么多年过去了,记不清也是常事。

她开口道:“我知道了,劳烦嬷嬷记挂着,如有什么想起来的便与我说。

刘嬷嬷点了点头,随后便退出去做自己的分内事了。

虞幼宜在内间稍坐了一会儿,外头来了个丫鬟,赶过来匆匆道:“请大姑娘安,侯爷在清点府上的库房了,大姑娘可要过去吗?”

虞幼宜目光一转,淡淡道:“正好,我也有些东西要拿给父亲,一会儿便过去。”

前院书房内,虞景身边排排站了四五个管事的,正拿了几大本账簿单子等细细地查看。虞景坐在书桌后面,面色很是有些难看。

虞幼宜提着一个小食盒,身后湘竹白蔷带着几个粗使婆子抬了三四个木盒子,跟在虞幼宜后面一同来了书房院里。

易总管正在急匆匆地一会儿出一会儿进,他见到虞幼宜后愣了一下,立马换上标准笑容道:“大姑娘来了,可是来找侯爷的?侯爷正在里头忙呢,有什么事我替大姑娘说一声。”

虞幼宜微笑着摇

摇头道:“不了,我进去看看父亲。”

易总管刚想出声委婉阻拦下,忽地想起面前的这位是虞幼宜,不是虞静珠。且照理说,大姑娘日后嫁出去了也是要主掌中馈的,为出府前接触学习一下也是常理。于是便作了个揖,引着虞幼宜前去。

身后的几个婆子是不好进来的,白蔷和湘竹便留在原地看管着,只虞幼宜一人跟着易总管进了书房。

虞幼宜走到书房门口便听到里面唰唰唰的翻页声,还有管事们紧张的报数声。她笑了笑,偏头与易总管道:“听着确实是忙得很。”

易总管笑着称是,额头上却暗暗流着汗。大姑娘这句话听着没什么毛病,语气也实属平常,可怎么想都不是那个味,听着倒更像讽刺一般。

易总管在书房外敲了敲精致考究的雕花木门,里面传来虞景沉沉的声音,这才推开了两边的门,引着虞幼宜进来。

虞景心里正想着事,倒没想到虞幼宜会过来,还提了个小食盒。他面色缓和了些,平和出声道:“宜儿怎的来了,可是有什么事么?”

虞幼宜笑着道:“并无什么事,只是看着父亲忙碌,过来给父亲送碗莲子羹。”

她把食盒放在旁边一张空着的矮几上,轻轻揭开盖子,拿出那一碗温热的莲子羹,并着勺子呈给虞景。

她心里还记得,从前的虞幼宜唯一一次鼓起勇气来和虞景亲近,便是做了一碗莲子羹来。只是那时有许氏和虞静珠在挑拨,那碗莲子羹到底没有送到虞景的手上。

如今这一回,也算她借着这副身子圆一圆虞幼宜从前未完成的事罢。

虞景看虞幼宜端出一碗莲子羹来,正巧喉咙有些干涩,神情和善了许多,不似先前那般眉头紧锁。府内一应杂事繁多,好在大女儿总归是个懂事的,从不需他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