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张子强要写信给全国人大

张子强说了一段什么话呢,很有张子强的特色,也让李捷云诧异不已,他说:“请你马上帮我起草一封信,内容是要求将我送回香港受审,理由就是,我是香港人,在内地没有犯事,根据‘一国两制’原则,应该将我送回香港受审。”

显然这样的话,不是张子强的语言,包括什么“一国两制原则”等词语,在张子强脑子中的词汇里,是没有这些词语的,这些只有经常看电视报纸,而且还要是内地的电视报纸,才会有要这样的词汇,显然这些都是张子强新学来的,所以,他讲得有点结结巴巴的,像小学生背书,但,他又讲得十分认真,像是一个濒临死亡之人,要拼命寻找救命稻草。

李捷云放下笔,抬起头来,很诧异的问:“写这封信,给谁?”

张子强十分认真地说:“这封信,分别寄给全国人大、北京最高法院、广东省公安厅。把我的案子告诉他们,请他们同意将我移送到香港受审。”

李捷云又问:“以谁的名义写?”

这把张子强问住了。对于像张子强这样的人,他的思维里不会有中国老百姓那种有事找上级告状的意识,他提出这个要求,却没有想到以谁的名义写,因为以谁的名义,就是以谁为主体告状。他连以谁为主体,都没有想到,所以愣住了,自言自语地说:“以谁的名义?以谁的名义呢?”

张子强想了想说:“以你的名义吧,你是律师,更专业一些,也可以从第三方角度来反映这个问题。”

李捷云说:“正是因为我是律师,才不能以我的名义写,我只能给你提供法律协助,不能代你去告状。”

张子强又想了想,觉得也对,就说:“那就以我的名义,以一个香港人的名义。”张子强有一种莫名其妙的香港人优越感,好像只要是香港人,就可以网开一面似的。

其实这种优越感,在香港人当中是普遍的。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也有一种错觉,以为只要是香港人就是港商,只要是香港人就是有钱人,其实,有许多香港人都是穷人,有的比内地人还穷,香港是一个贫富差距最大的地方。由于人们这种错觉,张子强叶继欢犯罪集团里的许多人,就假冒港商,骗了多少内地小姑娘。在他们犯罪集团内部,香港人与内地人的分赃,差距也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