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强又回答:“是我。”
接着张子强还为自己为什么作了一桩绑架案,又策划了第二桩而作自我解释,他说:“这个嘛,就好比一个人,登了一座山,还想登第二座山。”
公诉人及时地打断了他的话:“公诉人问的是绑架,而不是登山。”
经过与张子强数次较量后,吴筱萍感到张子强确实是一个犯罪天才,是一个钻研透了香港法律的职业罪犯。他只要在这个社会存在一天,就会不停地挑战法律,危害社会。为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为了民众的利益,必须予以严惩。
吴筱萍精心地准备着公诉词。
我专程到广州市检察院采访时,陈焯霖不在。我和李启新谈了很久。李启新告诉我,当时他们根据各自的分工,对其他案犯进行了提审。提审中,每个案犯的表现都不相同,但由于侦破预审阶段工作做得扎实,没有出现翻供现象。
李启新在提审陈智浩时,陈智浩由于害怕被处以死刑,处在极度的恐惧中,他走进提审室时像一只受伤的猛兽。陈智浩求生的十分强烈,所以看起来很老实,样子也很斯文,思想包袱很重,讲话结结巴巴的,有时声音很小,问什么答什么,不问也讲,生怕李启新听不明白。在整个审讯中,不停地问“我会不会被判死刑?我会被判死刑吗?”
我采访过不少案件,这种现象见得很多,一些案犯作案时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想到自己不会被发现;或者根本不去想后果,一旦落网才会想到自己会不会死,然后满世界去找后悔药。
当然也有不怕死的,比如马尚忠。
提审马尚忠时,感到他很放松,讲话很爽快,一直说只求速死。马尚忠还在审讯中再一次自我表白说,他干这些不是为了钱。他说:“我跟着叶继欢卖命,就得了这么少的钱,我仍然这样干,我这人不爱钱。”
马尚忠最后的思维很奇怪,一个武警的排长,一位员,就投身到这样的一个暴力犯罪的集团里,杀人、抢劫、购买枪支,而最后一个劲解释自己不是为了钱,不为钱,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犯罪?
这是一个混乱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