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宴会排场不小,朝廷中有头有脸的官员都来了。虽说刘月华名义上是主持全局的,但是她年龄太小,大家酒喝多了以后就不怎么顾及。她自己也没得乐趣,早早离场。
觥筹交错,起座喧哗,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的侍中都来给我敬酒,一些不认识的侍郎对我说后生可畏云云。
内阁的同僚也在,晏喜难得很给我面子,在众人面前把我夸的像一朵花。
其他的同僚,近来才晋升上内阁的李泉生对我示好。
“久闻阳大人美名,百闻不如一见,不愧是状元郎出身,您实在关心民生、心系天下。”他不过二十三,比我大了整整四岁,还这样诚恳的夸赞,让我有些不好意思。
“李大人太谦虚了,我也听过你前些日子写的诗词,名动京城呢。”捏捏鼻子,绞尽脑汁想着晏喜刚才与我说的关于他的事。这算是……示好?
李泉生一身读书人爱穿的衣袍,容貌素净,举止儒雅得体,都萦绕着温润如玉的气息。明明是个诗文才子,面色上谦虚的不行。
刚才晏喜和我偷偷说了,他本来可以去翰林院当个大学士,非要来内阁做最普通的官,说是想锻炼锻炼自己。
“下官一直很佩服阳大人的政治才华,来日有不懂的,还需要向您多讨教。”他冲我作揖。
“李大人客气,还是互相学习吧。”拿酒杯敬他,他这端正的行为举止让平素大大咧咧的我也不好太随意。
门口传来一阵骚动,皇帝身边的常侍公公带着人走进来。整个殿内瞬间安静。
常侍前来宣旨。这次北方水患问题治理得当,北方百姓口耳相传,于是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官员都有大批赏赐,还右迁了一些小官的职位。
本以为圣旨就是这些内容,结果常侍在最后才缓缓念道:“另,阳缕此次治理河道功不可没,封内阁官员阳缕为内阁首辅,钦此。”
所有人纷纷接旨起身,围在我身边恭贺我,宴会上一时更加热闹起来——今天酒怕是又不能喝少了。
常侍说:“恭喜贺喜各位大人,您诸位继续,奴才先行告退。”
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加官进爵,常侍宣旨的那瞬间有些懵。内阁首辅原是张仪大人的职务,皇帝当时说的是“暂代”,现如今却封了我,那他可就得一直在工部待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