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页

但为君故 崔九堂前 970 字 2022-10-24

遗像上的文震铎让很多人都险些不认得,同事们印象中的文震铎,是满头白发的,眼神有力却带着疲惫的,拉拢着眼袋,满脸皱纹和老年斑。可是照片上的文震铎却完全不像,头发也没全白,皱纹也不多,和家人坐在一起,容光焕发。

明明是三四年前才拍的照片,怎么就看起来就年轻那么多?

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文震铎真是把一条命全搭在这项目上了。

追悼会由国御部的部长赶来亲自主持,意义也很显明:“沉痛怀念,永远铭记!”

这种黑白肃穆的氛围在基地持续了一个多月,项目还在继续,但是大家都似乎没了之前的专注,钟鸣远将理论物理部定为了临时决策中心,共同承担文震铎的职责。

可是一个人的事分摊到五十多个人身上,必然会出现莫衷一是的混乱,许多工程都慢了下来,许多决策都犹豫不决。

说是群龙无首,恐怕恰如其分。

甚至更糟。

大家不自觉的把对文震铎的追念情绪带进了工作中。

装备部有位专家提出更改修正太阳能板材的一些光纤性质,以更好的适应主机,就立马有人拿着之前的设计图纸说以前几次试验下来都没有问题的部件为什么要调整,这都是文总工亲自批准校对过的,已经确认再三啦。那名技术专家一想也是,就不再提。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人提出应该调整发射基座的人员,现阶段外壳舱体都基本完成,应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拨给内部构造研究。

这本就是该科学商讨的事,可是不知道哪几个提了一句,文总工之前安排的进度是半年后再做资源配置调整啊。

这时候如果有人“胆敢”反驳说一句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老按照以前的方案,文总工在的时候不也经常适时修改方案进度嘛……

那可不得了,马上会有更多的人站出来批评。

说什么“方案怎么能说变就变,那也得全员讨论之后才行!”

“耽误了重要结构的工程质量,谁能负的了这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