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纸张的燃烧,火光映照着她苍白沉静的面容。萧拓说:“回头我得抽空回趟家,看看初六、十九。”
“嗯。”攸宁无动于衷。
那你呢?这就要把俩虎孩子撇下不管了么?要是这就狠到了这份儿上,他们的日子也就真不用过了,就没法儿过。他腹诽着,听得她低不可闻地叹息:
“哥哥都没见过它们,只听我说了不少,叮嘱我要尽心待它们。我们一起回去。娘那边,也该回去请安,让她宽心”
萧拓的眉宇舒展了三分,喝完杯里的酒,走过去,与她相对跪在火盆前,把纸钱慢慢投入到火盆中。
余进、余治各自捧着一个樟木信匣子走进来,跪倒在夫妻两个面前,未语泪先流。
夫妻两个静待下文。
余进闷声道:“这是您二位这些年来写给先生的信,他已交代过小的,说要带上这些。”
攸宁会意,相继从两人手里接过信匣,牢牢地搂在臂弯之间。
谁也猜不出,她这是反对钟离远的心意,还是要在焚烧之前牢牢护住他这点念想。
她只是显得很执拗,黑白分明的双眼带着那股子执拗,逐一看向三人。
却是不知,这样又是显得有多孤绝,甚而……可怜。
余进、余治泪如雨下,竭力克制着才没哭出声,默默地磕头退出。
萧拓则是眉心狠狠一蹙,转眼望向别处。
是为着相交十多年的钟离,更是为着他的妻子。心碎欲绝却无泪的小妻子。
过了好一阵,攸宁才把两个信匣子放到地上,逐一打开来看,分清楚信封上的笔迹,犹豫了很久,还是把属于萧拓的交给他。
随后,她很快找到信件排序方式,把一封封信取出来看,凝眸看完,循着纸张折叠的痕迹照原样放回信封,末了,再投入火盆之中。
偶尔,看着信件中的言语,甚而会逸出清浅的微笑。
仿佛已回到了往昔,回到了她过往中温馨安宁的岁月。
再也回不去的温柔岁月。
萧拓和她不一样,他先把所有信件看完之后,才一封一封投入火中。
他亦是难过哀伤到了极点,无泪。不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是在友情这方面的哀莫大于心死。
.
御书房里,孤灯之下,是一个伤心欲绝憔悴至极的女子。
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女帝,只是一个陷入哀恸难以自拔的人。
他是真的走了,生前不曾与她交代后事,身后亦没留给她只言片语。
死生无话,莫过如此。
她多想去吊唁他,再看他最后一眼,可是不能够,那不是他所希望的,她不能连他这点心愿都违逆。
更何况,打理他身后事的是萧拓与攸宁,任意妄为,只会换来君臣对峙甚而反目,那更不是他所愿意见到的。
对他,她是最没资格百无禁忌行事的人。
亏欠辜负一生,没脸让他走得不安宁。
.
钟离远的丧葬仪程,全然按照其爵位该有的规制,在礼部竭力争取之下,总算拿到了协理丧葬的差事——这亦是只求尽心的行径,于情于理,萧拓与内阁其余阁员都得成全。
有了礼部全力协助,萧拓与攸宁就更没什么好挂心的了。
过头七之前,夫妻两个一直留在竹园,两次抽空回了萧府,见家里一众人等,说一阵子话,遂去静园看初六、十九。
第一次回去,初六恨不得把攸宁摁地上给她几巴掌,可它又怎么忍心呢?到底也只是显得更亲昵更兴高采烈一些,过了高兴劲儿,该是就察觉到了她心绪不对,乖乖地坐在她面前,歪着头长久地看着她。
攸宁搂住它,脸颊反复摩挲着它的虎脸,又把脸闷在它颈间,好半晌不动。
初六姿势有些别扭地把下巴搁在她单薄的肩头,竟显得很是无助,却也不向任何人求助,只把一直前爪搭在她背部。
夫妻两个离开之后,陶师傅无意间发现,初六颈部一小片的毛有些异样,过去摸了一把,湿淋淋的。
愣神之后顿悟,意识到了一些事,呼吸便是狠狠一滞,脚步匆匆地走开去,用力吸着鼻子。
他方才竟没察觉到夫人哭过。
他听夫人的心腹说最担心的就是到现在都不曾见夫人掉过一滴泪。
他没办法想象,只有对着不谙人情世故的初六才能落泪的人,是怎样的心境,又是怎样的孤独——哪怕她看起来活得最是花团锦簇。
这样的人,稍一想,不论是男是女,不论地位高低,都足以叫他心酸难忍。
.
过了头七,萧拓送攸宁回到萧府,自己还是要两头照应着:钟离悦要在竹园住到出殡,没个时时开解给句准话的人也不行。
攸宁除掉白衣,换上素净的衣裙,照常度日。
她看起来是没什么变化,却又是让每个人都觉得出有了莫大的变化:婆婆妯娌任谁也不能再如以前一般亲近她,她不给任何人那种机会,在自己周围打造出了无形的铁壁铜墙。
但是思前想后,也都理解,想着过些时日,她心绪略有缓和了,再变着法子哄她开心也不迟,当下也只得顺着她。
如此过了几日,皇帝召见攸宁。
攸宁并没循例按品大妆,穿着一身玉色深衣就进宫了。
飒飒秋风之中,枫林中点点红如火,枫叶随风盘旋终而落地。
林中有亭台楼阁。
皇帝身在风亭之中。
魏凡一是觉得首辅夫人身子骨单薄,二是瞧着皇帝穿得单薄,便自动命人备了两个炭盆,把炭火烧得旺旺的。
皇帝察觉到,倒也没说什么。
攸宁随着引路的宫人进到枫林,转到风亭之中。
不待她行礼,皇帝便已抬手示意:“坐下说话。”
攸宁道谢之后,安然落座,却也不问皇帝为何召见自己。
皇帝遣了近前服侍的宫人,亲手给彼此斟了两杯酒。
攸宁接过她递来的那杯酒,放到手边,静待下文。
“我,最想问的其实是,他走之前,可曾提过我?”皇帝语气艰涩,“明知不大可能,可总是要问这么一句。”
“没有。”攸宁说。对眼前人,对任何人,她都懒得费心思粉饰太平。
虽是意料之中,皇帝确然听到,神色仍是有了些许变化,沉了沉才能又出声:“你明明看出端倪,却一直不曾询问,是不是就在等着一日,等我对你开诚布公?”
“我真急于知道,何须当面问你?”攸宁清寒的目光锁住皇帝,“这类事,可想的法子可做的工夫多的是,我眼下懒得那么做。你若要跟我说,就要跟我说清楚一切——钟离远、你和长公主之间的一切,而不单单是只关乎你的那些。凡事自己先失了公允,对任何人提及的意图,都只能是存着恶意引导的心思。”
皇帝回视着她,眼神从平静转为暴躁,又从暴躁恢复于平静,“那你知不知道,他这一生的抱负是什么?”
“他曾尽力实现,也再无时间实现。”攸宁一边的眉毛微不可见地扬了扬,“难不成,你以为我会代他实现抱负?多虑了。他生前我自认对得起他,他故去之后,我不会为了他改头换面。我只为自己活着。”
良久,皇帝一字一顿地道:“我会。就算力微,亦会尝试。”
攸宁似是而非地一笑,“那我是不是该先替苍生对你歌功颂德?”
别说她不是那块料,就算可以做到,又还有什么用?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早干嘛去了?
人在的时候瞻前顾后,这样那样的犹豫,人不在了才要彰显对他的情义,反正在攸宁看来,便是如何的有情可原到了她这儿,也是不值得予以半分原谅。
不管攸宁的态度是如何的气人,皇帝这时也做不到责难她分毫——当然,从来也就不敢刁难她。深深呼吸之后,她端起杯,“今日不是说话的时候,过段日子我再请你过来,细说当年诸事。”她不想提及钟离远的同时还要带上长公主,可攸宁分明察觉到了什么,偏要让她勉为其难,她需要时间沉淀心绪,意图做到公允地讲述。
攸宁端起杯,却是不喝,而是信手把杯盏投掷到就近的炭盆之中。
炭盆中的星星之火立刻剧烈燃烧,火苗随着轰然一声响,腾得老高。
皇帝一惊,微微变色。
攸宁却在同时从容起身,目光清清冷冷,“你要说那些,还不是有所图?不然何须跟我扯他的抱负?说不说随你,但你要明白,我不会让你如愿。”
.
回府路上,筱霜微声禀明攸宁:“安阳郡主和死士仍然在暗中尾随,必然是为着伺机而动。”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来时路上便已察觉,且第一时间告知攸宁。
攸宁淡然道:“让你哥哥带上几个人,去给他们点儿颜色瞧瞧。”
“是。”筱霜立时身姿轻灵地跳下马车,与筱鹤说了夫人的意思。
攸宁现在是把自己当猫,把安阳郡主当做必死的老鼠了,但是这只老鼠背景颇深,兄长手握一方重兵,弄死不难,但得在那蠢货触碰到自己底限的时候——她是向来不把自己当回事的,却又要给自己一个完全说得过去的交待。
安阳郡主这类人的心思倒也不难猜,总不能成事之后,定要从别处下手,攸宁早已交待过竹园那边的人手,定要万无一失地照顾好钟离悦。
.
秋意越来越浓,攸宁留在静园的时间越来越久,得了三个妯娌的全力帮衬,身边的大丫鬟又本就能独当一面,内宅的事真没需要她可挂心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