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番外-多章合并

妙芜朝谢荀伸出手,用力地晃了晃。

谢荀明知故问:“做什么?”

妙芜嗔道:“花灯宴,有花有灯才成宴。我的花呢?”

谢荀装出一副忽然想起的模样,道:“我忘了。”

妙芜翘起一根手指,戳了戳他的胸口,道:“我才不信呢。”

谢荀便叹了口气,认真道:“我一心忙着做这烟花讨你开心,真忘了,明年花灯宴再补你吧。”

妙芜半信半疑,转过身,心中略微觉得有点失落,口中却道:“那好吧……”

话未完,忽觉鬓间一重。

妙芜抬手一摸,摸到一朵开得正好的碧桃花。

她立时反应过来,刚刚上了谢荀的当。

“你居然骗我……”

头顶烟花绽放,浣花溪上花灯如簇。

谢荀反手拥住她,温声笑道:“阿芜,我祝你平安喜乐,长命百岁。”

你的平安喜乐,长命百岁,此生都由我来守护。

————————

梦幻泡影(番外三)

“正月十五,花灯宴好,女儿窈窕,儿郎俊俏……”

锦衣巷和乌衣巷中,时不时跑出手提许愿灯的总角孩童,一路嬉戏,一路唱着随口编的歌谣。

经过浣衣溪畔时,看到一对好似从画中走出的少年少女并肩而行,不由放慢脚步,频频回头偷看。

谢荀和妙芜手牵手沿溪而行,

大大方方地任这些孩子看。

突然,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从桥上跑下来,蹬蹬蹬地跑到二人身前,伸手将谢荀一拦。

小女孩仰起头,黑葡萄似的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谢荀看。

谢荀和她对视了一眼,轻轻皱了下眉,板起面孔道:“作什么?”

小女孩眨了眨眼睛,咧开嘴,笑得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两排小白牙,软糯糯地说道:“大哥哥,你好俊呀,我好欢喜你。”

妙芜:“噗——”

小女孩表完白,踮起脚,把手里的碧桃花枝往谢荀怀里一塞。谢荀下意识地伸手接过,抬眸望去,便见那小女孩已经跑远了。

谢荀低头看了眼手里的碧桃花枝。

枝头花开并蒂,粉色的花苞开了一半,若带回去,用清水养上两日,便可开全了。

妙芜模仿那小女孩奶声奶气,说话漏风的声音,揶揄道:“大哥哥,你好俊呀,我好欢喜你……哈哈哈……啊!”

妙芜忽然小小地痛呼了一声,原来是谢荀用力地握了一把她的手。

少年擎着小女孩所赠的花枝,压低声音,有些恼羞成怒道:“不许再笑了。”

妙芜抬袖掩口,眯着眼道:“好,不笑,不笑。”

然而言语间皆是掩不住的笑意。

行到行人稀少处,谢荀放慢了脚步。

夜风习习,少年的声音像是被风吹散了一样,初时飘飘忽忽,低不可闻,说了两个字后,声音才逐渐清晰起来。

“阿芜,我们……成婚吧?”

谢荀小心翼翼地说出藏在心中已久的话语,等了片刻,没听到妙芜回答,不觉有些紧张。

突然提出成婚一事,是否太过冒失了?

没有三媒六聘,是否无法彰显诚意?

果然此事不该由他来说,应当请灵鉴夫人代为提亲才对。哪里有人自己为自己提亲的呢?

……

短短一瞬间,谢荀心中掠过无数念头,暗自悔恨不已。

正在此时,忽然听到少女轻笑一声,柔声道:“好呀。”

谢荀不知怎么地,竟然顺口道:“不,还是算了吧。”

妙芜眨了眨双眼,声音微微提高了些,反问道:“算了?”

她刚刚是漏掉什么了吗?

小堂兄前脚才跟她求婚,一转头就反悔了?

谢荀

见妙芜误会,急忙辩解道:“我不是说不成婚,我的意思是,这样终究太过草率。我还是想,应当挑个黄道吉日,请灵鉴夫人代为提亲。”

妙芜秀颈低垂,斟酌道:“小堂兄你想怎样都好,但在成婚之前,我还是想见一见爹……谢二当家和大公子。”

谢荀知她心中所想,便握紧她的手道:“我陪你。”

妙芜摇了摇头,“不必,你可放心,他们不会伤我。”

妙芜说完,忽觉谢荀与她交握的手逐渐收紧,力道渐沉。

妙芜抬头,只见谢荀双眼泛出红光,眼尾的红痕越来越深,渐渐现出半妖本相。

无形的风漩如平波起浪,从谢荀脚下升起,抟扶而上,风中带着灼人的炎热气浪。

妙芜看到一座朱红色的山门悬在谢荀身后不远处,门上火焰环绕。整座山门如同暗夜中的幽冥鬼魅,时隐时现。

妙芜惊觉谢荀的手越来越烫,她忍不住扶住谢荀手臂,急问:“小堂兄,可是又犯病了?”

谢荀却轻轻推开妙芜的手,往后倒开几步,避开她的触碰,转身朝狐仙庙走去。

“小堂兄……”

谢荀刹住脚步,回头看了她一眼,双眸红得好似下一刻就会滴出血来。

“我……”谢荀艰难地开口说道,“去去便回。”

妙芜眼睁睁看着他推门而入,犹豫了几番,终究没有跟上去。

与狐仙庙结契,将神魂与献祭,谢荀须日日忍受红莲狱火灼烧的痛苦,每隔一段时间,若是谢荀遭到住狐仙庙的反噬,就会出现类似今夜的力量暴乱。

每当此时,谢荀只能孤身返回狐仙庙,等待暴乱的力量平复,才会重返人世。

妙芜不知道谢荀需要忍受怎样的痛苦。她问他,他不肯说。妙芜知道谢荀是不想自己自责担心,渐渐地也就不问了。

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改变,她能做的只有长情的陪伴。

狐仙庙门消失之后,妙芜在原地停驻了许久。

灵鉴夫人不知何时出现在她身后,叹息道:“既然没人陪你逛花灯了,再逗留在此地也无甚趣味,不如归去。”

妙芜乍然回神,抬起头,灵鉴夫人略带悲悯的面容便映入她眼帘。

“走吧。”

灵鉴夫人转身,长裙逶迤铺

地。

妙芜跟上去,听见灵鉴夫人问她:“你与他在外游历数月,他时常如此犯病吗?”

妙芜应道:“多则一月四五次,少则一二月一次。刚从金陵离开的那段时间,发作得很频繁,这两月来,已然少了很多了。”

“这狐仙庙吸收了帝王墓数百年的怨气,又关押着魔胎,谢荀年纪尚轻,修为尚浅,想要完全压制住这些邪物,必是极难。”

灵鉴夫人说到这里,顿了一下,继续道:“除魔诛邪,本当是仙门中人义不容辞之事,现在这些世家暗中忌惮天狐与萧氏遗族的力量,心思叵测,又寄望于让萧氏后人替他们解决魔胎这一祸患,这买卖未免也太过便宜了!”

妙芜听见灵鉴夫人这般说,却不知该作何应答。

仙门百家苦萧氏久矣。

这世上最难琢磨,最难掌握的也是人心。人心如此,凭她和谢荀二人之力,又能如何扭转大局呢?

灵鉴夫人像是听到妙芜心中的疑问,展开扇子,回身在她头顶轻敲一下,道:“痴儿。罢罢罢,你们两个还是太稚嫩了些,为着你们日后能够高枕无忧,我少不得要亲自出马替你们谋划一番了。”

妙芜听闻此言,不禁眼眶微湿,哽声道:“夫人……”

灵鉴夫人叹道:“哭什么?我希望你们好,自然是为着在我天命尽后,你能替我看顾好桃源众妖。”

妙芜定住脚步,过了会,忽然拜下,郑重地对着灵鉴夫人叩首三拜。

“弟子定然不负师父所托。”

灵鉴夫人负手而立,坦然受了妙芜三拜。

二人回到桃源,因着不知谢荀何时才能从狐仙庙回来,妙芜便早早安歇了。

然而夜间却是翻来覆去,怎么也无法入睡。

熬到天明时分,才迷迷糊糊睡了一会。

才觉入了眠,便闻屋外传来猴子吱吱乱叫的声音,丁一在门外叫道:“女娃子,快起来啦。谢家派人递帖子进来,说是要见你,你快起来啦。”

后面紧跟着便接上丁九怯怯的声音:“阿芜,紫姑让我、我们来……”

丁九话音未落,便见妙芜推门而出,眼底有淡淡的青黑色,竟似彻夜未眠。

妙芜抬起双手,揉了揉脸颊,强打起精神,朝丁九璀然一笑。

“走吧。”

丁一有些担忧:“女娃子,你这个模样,咋跟被山精吸了精气一样?”

丁九跟在妙芜身后,轻轻扯了扯她的裙角。

“阿芜,你若是、若是不想见……可以叫紫姑回绝、回绝了他们。”

妙芜回头,朝丁九摇了摇头,笑道:“无妨。”

丁九心知妙芜外柔内刚,她心意已定,就绝不会退缩。

两只灵猴伴着妙芜,先去见了灵鉴夫人,灵鉴夫人吩咐紫姑陪伴妙芜去见谢二父子,并私下叮嘱,如谢泫父子欲对妙芜不利,可直接将二人驱出桃源,闭门谢客。

妙芜在紫姑的陪伴下沿着回廊慢步而行,最后来到中庭。

游廊前垂下一道竹帘,透过竹帘的间隙,隐约可以望见中庭的碧桃花树下立着两道人影。

丁一和丁九分别跳到左右廊柱下方,拉动绳索,慢慢卷起竹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