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拜见太尉
城为不太规则的南北长方形,南北长约九里,东西宽约六里,故亦称“九六城”。城墙以土夯筑,周长约合三十一里。共有城门十二座,东面三门,由北向南依次为上东门、中东门、望京门;南面四门,由东向西为开阳门、平城门、小苑门、津门;西面三门,由南向北为广阳门、雍门、上西门;北面二门,由西向东为夏门、谷门。十二门统由城门校尉管辖,每门设侯一人,负责看守城门事务。
城内有南宫和北宫,二宫相距一里,中以“复道”相通。北宫为皇帝后宫。另有承光宫,则是皇太子的东宫。
南宫正门为端门;正殿为德阳殿。天子临朝,百官受赐,宴飨朝仪,多在这里举行。另有百官朝会、宣明、云气等殿。其中百官朝会殿为决定国策之所。另有崇德、九龙、长秋、千秋万岁等殿。
端门外是雒阳最著名的铜驼大街。在端门由北朝南,铜驼大街东侧分别是:左卫府、司徒府、国子学、宗正寺、太庙。西侧分别是右卫府、太尉府、少府、九城府、太社。
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和金市。南市在洛水以南的南郊,相当于长安的西市,是手工业区;马市在东郊,是大型牲畜交易场所;金市在城内南宫的西北,相当于长安的东市,是商业区。
荀戟一行沿着铜驼大街来到太尉府大门外。荀攸上前出示了“镇羌中郎将”的腰牌,对那门卫说:“荀将军要去向张太尉上交虎符、印信!”
那门卫看清了腰牌上的符号,便转身让开侧门。
荀戟来到太尉府的大堂门口,稍稍立定了一刻,整理了一下衣物。然后大跨步地向大堂边的月亮门走去。卞喜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摆好了虎符、印信、腰牌等紧跟在荀戟的身后。其他人等在前院等候着。
太尉府大堂跟普通的县衙、郡衙大堂的布局基本一样。不过,不是特别隆重的大事,张太尉不会在大堂内办公。而是在三进的一个独立的办公室内批阅来往的文牍(du)。
大堂门口,早已有太尉的文吏在等候,他看到荀戟进后来后,便站起来引导荀戟向内堂走去。
跨过两个月亮门,来到三进的正堂。那书吏在门外报号。在得到回应之后,便推开正堂的门,做了一个虚引的手势,请荀戟进去。
荀戟跨进三进正堂,看到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坐在主位上。他连忙上前致礼,说:“下官戟拜见张太尉!”
张温在内心里对荀戟是十分感激的!当初要不是荀戟从大西北韩遂的心脏里捅了一刀,张温自忖是拿不下韩遂叛军的。根据当时张公公提供的消息,因为一年多没有拿下韩遂叛军,汉帝刘宏已经想要追究张温的失职之责了。另外,荀戟还是他的内侄女婿。有了这两层的关系。他现在看到荀戟时,怎么看、怎么顺眼!他不急不慢地说:“止戈,免礼!看座!”
室内除了张温、荀戟以及在荀戟身后一直捧着托盘的卞喜,只有一个书吏伺候在张温身边。
荀戟在客座上手坐下。卞喜移步到荀戟的身后站着。
荀戟再一次致礼,说:“太尉,下官是来交还虎符、印信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