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卞喜便走向正中,将托盘伸向张温。
按照当时的汉制,除非是位比三公的将军,像一般将军、中郎将是个临时的职务。一旦有军事任务时,汉帝根据需要设置一名或者数名将军。在战事结束后,便收回权利,防止武将坐大。因而,在剿灭韩遂之后,荀戟必须回来交还虎符、印信、腰牌等。
张温点点头。那书吏便上前接过卞喜的托盘,然后清点了一下,向张温点点头,表示虎符、印信、腰牌等完整无误。随即便做了一个签收的回执。
张温笑着说:“止戈,这次在大西北平叛。辛苦你了!”
荀戟连忙回答说:“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都是下官应该做的。戟能顺利地完成平叛大事,主要是承蒙太尉的关怀!否则,戟有何德何能能平靖大西北!”
张温在脸上露出欣慰的微笑!他在心里暗道:这荀止戈年轻,却不气盛!懂得进退,是个可造之材。他知道朝廷对荀戟的安置一直没有确定下来。便想利用职权在汉帝那里说说话。他问道:“止戈啊。这次回雒阳,可有什么想法?”
荀戟知道这张太尉对自己是真的很关心!他便将自己内心里的想法和盘托出。他回答道:“谢太尉挂念!下官在西北日久。老家当初遭受黄巾贼劫掠,父母去世,乌堡内破坏严重。下官想先向太尉和陛下请假六到七个月,回到颍川处理三件事。第一,修葺(qi)乌堡;第二,下官还想去山东各地去游历,增长一下见识。第三,俟父母三年孝期一过,下官还要去迎娶已定下两年的妻子。”
荀戟要将乌堡扩大数倍,这是个很敏感的事。他必须在太尉府和刘宏面前将这件事汇报清楚。另外,他还想去各地招募人才。他作为大汉朝一名高级军官,在外游荡,也必须要有个合理的解释。当然,明年三月迎娶蔡静和蒯敏也是大事。蔡静到明年已经及笄。可以婚娶。而蒯敏比蔡静大三岁,在那个年代,已经是“老”娘子了。如果不是已经许配了婚姻,在士家大族,那是很丢人的。
张温点点头,他很满意荀戟的表现,特别是准备在明年孝期期满之后迎娶自己的内侄女。这也让他松了一口气,因为夫人几乎是只要提到静儿和止戈一个人的名字,就会唠叨着这桩婚事。生怕自己的好侄女婿被人抢走了一般。
张温说:“嗯!那也好!等你回雒阳后,再安排也不迟!明天正好是小朝会。我自当向陛下汇报。看看下次大朝会,你是不是能上朝向陛下复命?”
东汉的皇帝不是每天都临朝的。刘宏定下三天一次大朝,隔日小朝。大朝会是指在京都的秩比一千担的官员都要参加的朝会。参加小朝会人员除三公九卿之外,文官包括河南尹、司隶校尉、执金吾、洛阳令等重臣;武将包括大将军以及位比三公的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
荀戟连忙说:“戟来到雒阳,一切便听从太尉的吩咐!”
张温跟荀戟虽然是上下级,但俩人没有什么交清。也就说不上几句话。另外,荀戟的另一个身份是内侄女婿,在正事谈完之后,他更没法跟荀戟谈什么了。他说:“你姑母还一直在惦记着你。你去后堂去看看她吧!”
“侄婿遵命!侄婿正要去拜望姑母!”荀戟也如释重负!这里虽然是太尉府内堂,但还是让人感到十分地压抑。张温虽然不是个酷吏,但毕竟常年处在高位上。身上肯定有一股上位者威压的气质。而荀戟在古代还没有经历过这种拜见。因而,在走出大堂时,他感觉到后背上有一些冰凉。
这时,魏延已经带着礼物来到了三进大院子内。荀戟便带着魏延跟着那书吏朝内院走去。
在五进内堂,是家眷之间会见的地方。张夫人早就得到了报告。因而,荀戟在门口报告时,张夫人已经端坐在内堂的正位上。
荀戟得到允许后,带着魏延走了进去。他看到一个年近四旬的夫人正在盯着自己看。他有点尴尬,连忙低下头,致礼后,说:“侄婿戟拜见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