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改土归流+军功授土

“陛下教臣。”

见朱厚煜似乎有自己的看法,张居正连忙端正坐姿、凝神细听。

自己这个学生虽然在日常事务上蠢了点,但对于政策的大方向把控是相当惊艳的,连他这个老政治家都时常被震撼到。

朱厚煜的办法也很简单:军功授土。

几乎是同时代的西方,奥斯曼帝国凭借蒂马尔制度,同时获得了稳定的兵源和税收,建立起了一个幅员极度辽阔的大帝国。

据后世统计,奥斯曼凭借仅大清二十分之一的人口,就榨出了大清一半的财政收入;即便是陆战,奥斯曼的表现也远胜大清,跟鼎盛时期的大英还能比划两下子。

朱厚煜的想法是,反正西南的土司或多或少都与杨应龙有牵连,只要杨应龙造反、他们一个都跑不掉,那不如干脆把他们一网打尽、换一批人来缴税守土。

参照府兵制、将蒂马尔制度稍加变革,将从土司那里没收来的土地,按军功赏赐给远征军的将士,允许他们获得土地五成、甚至更多的田赋,成为定居当地的小地主。

与以往不同的是,士兵对获得的土地只有收税的权力,对于土地和土地上的农民没有任何管辖权,他们甚至不能直接经营自己的土地,那是当地政府、或者其他机构的任务。

到了收税的时候,获得土地的士兵会配合税吏征税、然后抽走自己的那份做为报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他们会积极地参与对叛乱行为的镇压。

获得土地的家庭,需要派至少一个青壮年参与军队,如果一个家庭九个月以内没有为大明提供过军事服务,他将被没收对土地的获益权。

有了土地这个迷人的小妖精,远征军的战斗意志就有了很大的保障,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远征成了发家致富的好机会,而不再是混一口饭吃的义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