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不清醒的是赵识。哦,倒也不能说不清醒,只能说天分没点在政治上,还偏偏极重恩义。

赵识在政治上如此天真,但李可之可不单纯。他根本就没觉得皂衣军会答应赵识的请求。就算答应了,只怕也要狠狠刮下一层皮来。

周恪直接问道:“所以李大人是自己请缨前来的?”

李可之也不避讳了,他点点头,“原本赵将军只想着派遣忠心的哨探前来即可,我却自告奋勇前来皂衣军”

怪不得呢!

沈游与周恪对视一眼,心里了然。赵识只想派个人来打探打探皂衣军肯不肯收容他,压根没想什么里应外合。

这里应外合的计策是李可之背着赵识搞的。怪不得他无法答应“割一城”的要求,因为这事儿太大了,他根本没有办法背着赵识完成。

沈游确认了一遍,“所以李大人是想背着赵将军,与我们里应外合,拿下川蜀?”

底裤都快被人扒了,李可之也懒得装了。他点点头,“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若能成功,自然是好的”,周恪笑道,“只是还是那句老话,李大人要拿什么来证明,你是真的想跟我们里应外合,而不是拿着皂衣军士卒的性命,做你升官发财的筹码?”

说白了,李可之既然敢背着赵识搞事情,那就说明他对赵识的忠诚是存疑的。这样的人,现在聊的好好的,到头来再反叛一次,似乎也是正常的。

“周大人说笑了”,李可之自知这种二五仔行为,绝不会受到周恪的喜欢,所以他自然也模拟过一旦被拆穿,要如何应对。

首先,总得表明自己改弦易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