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举起教材。果然是气消了,换作平常,光是这么一件小事,她就得揶揄我好一会儿。
那是本大约十六开的黄皮书,封面上画着大大的白象。因为有很繁复的装饰在白象身上,最开始我还以为是某种印度的童书。仔细一看,封面上用很幼稚的字体写着“给孩子的汉语书1a”,下面还有一行汉字:
“轻松学中文(少儿版)”
我忍了好久才没笑出声来,憋着一口气问她:“怎么买了儿童教材?”
“我以为会简单一点。”她放下书,“我错了。”
我点点头:“下次到你那儿时借给我看看好吗?我想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帮上忙的地方。”
“我想那会很有帮助的。”她神情很柔软。
我放松警惕。
她话锋一转:“我刚刚是不是犯语法错误了?”
“什么?”
“你五岁。”她旧事重提,“教我。”
不得不说,潘德小姐讲“教我”两个词的时候,很有一番别样的魅力。我不敢乱想,认真解释道:“嗯,如果你坚持要那么说的话,我想‘你只有五岁的水平’或是‘你好像只有五岁’要好一些。”我又接着把句子翻译成英语再解释了一遍,“但人们真的很少会这么说。”
“人们一般怎么说?”
这哪能讲实话,难道我要科普一下我们在骂詈语言中,是多么地喜欢口头地、直接或间接地声称自己是对方的长辈,并顺带讲解顽固的宗族系统吗?这决计无法解释,且会扭曲她心目中中华文化的形象。
我干脆道:“你可以说,‘你很幼稚’。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的孩子气很重’,但情感上更负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