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堂的谈大夫皱着眉头道:“如今是盛夏,热毒多发,怎么又是寒症呢?”
刘院判也道:“病人有痉挛转筋的症状,这是血热的明证。”
卢玉贞道:“病人大吐大泻之后才有痉挛,怕是失水过多,宗筋失养。这正是寒症,不是热症。”
一众大夫面面相觑,刘院判道:“既然如此,用五苓散,也算对症。”
卢玉贞摇头道:“五苓散我开过,喂下去病人很快就吐出来了。”
刘院判脸色沉下来,摆摆手道:“那你说,用什么方子。”
卢玉贞道:“如今病人太多,我思量着最好有个方子,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用药又要廉价易得。”
众人听了,都苦笑起来:“哪里有这样的神药。”
刘院判道:“你不必卖关子,这里都是大夫,有话直说。”
卢玉贞道:“我夜读医书,里头有个方子,也算是名方,我思量着十分对症。这便是苏东坡辑录的圣散子方。”
众人听见“圣散子方”四个字,皆是悚然动容,不少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黄大夫道:“苏东坡倒是说过,用圣散子者,一切不问。只是他并非医家,是药三分毒,这药……”
谈大夫插言道:“黄大夫,这也没什么避讳的。实话跟你讲,此药并非什么济世良方,弘治年间,吴中瘟疫横行,当地便配了这药,遍施街衢,病人服了,却是十无一生。神药活人无数,这药却是杀人无数。所以这几十年来,再无人敢提了。”
刘院判点头道:“卢大夫,你学医时间短,又是女流之辈,不知道这些典故,也是自然。医药使用不当,便是毒药。”
卢玉贞见众人都在摇头,心中焦急,又说道:“各位大人都是名医,自然比我有资历得多。医药之毒,全在于怎么用,不在方药本身。我给病人用了吴茱萸,这药主治肝胃虚寒,吃了之后病人有高热,后面出汗退热,病就好了。所以诊治疫病,不能妄断是热症还是寒症。今日的疫病,多半是寒湿所致。圣散子方中的麻黄、吴茱萸、高良姜,都是燥热药材,温阳散寒,茯苓、泽泻又能健脾化湿……”
蒋夫人见刘院判脸色不对,连忙扯着她的袖子,她又着急地补一句:“这方药本来就跟五苓散是同源,不能一棍子就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