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汉仰面笑道:“我不似你们汉奴有勇无谋、贪生怕死,有何不敢?我乃是金国大将蒲察宗翰,今日正是要取你性命!你若是识相些,趁早下马纳刀请降,我主宽宏大量,或可免你屠戮之灾,否则大军踏过,片甲不留!”
沈忠含闻言怒不可遏,挥刀就要杀向山上。正这时,虎尾山山腰之后又涌出一列列金兵,手中都拿着硝石硫磺、短镖飞箭,那蒲察宗翰把刀一招,金兵便将硝火飞箭投射下来,只见火球破空、镖影纵横,霎时就击倒了数十将士,其余将士招架不住,纷纷后退,大军登时显出溃败之势。
沈忠含挥刀左支右挡,不一会儿便觉体力不支,刀法散漫,正无计可施的时候,忽听得一人在耳边喊道:“擒贼先擒王,将军可差一百军士助我,我飞身上山去擒那金狗头目,倘若擒得,彼军必然大乱,到时候将军挥军上山,则可反败为胜!”
沈忠含回头一看,正是昭武校尉彭远,随即道:“兄弟言之有理,但那金狗列阵山上,易守难攻,更有暗弩飞镖助阵,莫不是去送死?此计断不可行。”
彭远道:“将军不必多虑,只需依我之言,我自有擒他之计。况且眼下形势大急,也没有旁的办法了!”沈忠含见彭远如此忠勇刚毅,更不多言,便从乱军中抽调精壮一百人交与彭远。
彭远对那一百人朗声道:“情势危急,不容多言。你们皆骑快马从虎尾山侧翼杀出血路,而后绕道山后,偷袭金军营寨,切记不可恋战,只乱他军心。我从山前杀入贼军中去捉鞑子头目。倘若功成,我与各位把酒称庆;倘若不意失手,我等当战死沙场,他日也名垂千
古!”
众人闻言,一个个血脉喷张,绰刀上马就杀向敌阵。
彭远复又对沈忠含道:“将军可在山下继续御敌整军,如我得手,将军则亲率大军上山诛贼;如我失手,将军则宜领军从虎尾山侧翼杀出以图复仇,望将军保重。”
沈忠含正待要说话,只见彭远纵身一跃,已出三丈开外。沈忠含心中一惊:“不想彭校尉竟有如此身手!”营中军士见彭远轻功了得,不由得叫好声响成一片,士气复又大振。
且说彭远年龄三十有余,自小无父无母,被少林寺方丈法业大师收养,授他佛理武功,本欲栽培他为一代高僧,延续衣钵。谁知这彭远对佛理禅道一窍不通,却生就一个练武坯子,只稍稍点拨,便能领会内家外家功夫的奥秘。无奈之下,法业大师只好不给他剃度,收他做个门外弟子,教授上乘武功。彭远成人之后,武功小有所成,此时正值山河罹难、百姓受辱,彭远便三拜辞了师父,只身前往边境以求建功立业。后慕名找到了沈忠含的军营,又因立功而被擢升为昭武校尉。
只见彭远施展轻功,驱身上山,正是少林派的“迦禅九趋”,这“迦禅九趋”乃是少林寺前辈高人普林禅师所创,分为曲、郄、中、关、厥、浮、合、仆、昆九穴九式,讲究以气驭形、以形化力,心无为而诸穴畅然,正是少林寺备受推崇的轻功法门。
这套轻功需内力辅佐、外招相济,倘若内力精湛,九穴九式则可随意化形、变化无穷。彭远内力平平,这轻功使将起来颇显滞重,但他外家功夫却修为颇深,此消彼长,这门轻功倒也使得夹风带影,毫无破绽。
山上的金兵只见一人飞步上山如履平地,早已经惊呆了。那蒲察宗翰只是天生力大,对中原武功却是一窍不通,心中早就没了主意,只见眼前人影一晃,彭远与他已经只隔着一丈左右的距离。
蒲察宗翰忙挥起晃金两刃大弯刀护住前胸,彭远一个疾步上前,长舒猿臂,竟用左手二指夹住刀身,右手暗运内力,使出“分筋错骨手”中一招‘急雨飞池’,登时拿住了蒲察宗翰的左臂天泉穴。
这“分筋错骨手”乃是彭远恩师法业大师由接骨推拿之术有感所创,后经二十余载苦心孤诣,融入了“粘衣十八跌”和“罗汉十八打”的精髓,成二十四路擒拿法门,这二十四路又分为攻十二路和守十二路,可谓攻守兼备、几无破绽,已经成为和“龙爪手”齐名的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