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的动作也还算快,不过三日就把以工代赈一事落实到位。
自第三日起,除去些善心人家自家弄的小施粥棚子可以领到吃食,官府所有施粥棚子只供应给持有官府发的以工代赈小木牌,按甲乙丙丁分组领,若要领到官府的赈济,就必须到官府去报名上工,下工后凭木牌领吃食,木牌回收。到第二日再继续如此。
这法子一出,一开始确实引得流民怨言四起,毕竟原先啥也不用干一日就能吃饱饭,如今竟要上工才能有饭吃,这事儿谁能乐意?
不过不乐意也没法子,州府衙门政令已下,捕快衙差们也个个摩拳擦掌候着,躲在后头煽风点火的人不少,可有一个算一个,但凡敢闹事儿的,一律全部抓回大牢里关着,这样的事儿有那么几出后,便再无人敢闹。
以工代赈此法施行第一日,在葛歌的暗中授意下,每日来葛家菌铺做事的李氏等人说和了几个相熟的流民到衙门报到,领了木牌去做活儿。
做完活儿后,当日每人领得馒头两个、铜板五文,虽说这铜板直接去换了一斤黑炭,不过这寒冬腊月的,黑炭可比银子金贵多了。
如今同住在一处大杂院的三四十人见下工回来的人不仅怀里抱着馒头,还一人提了一斤黑炭回来,本还想笑她们没吃饱就撑着的那些人两眼全都放光了,这可是炭啊!有了木炭,一大家子就可以围着烤火睡觉,可比搂在一起哆嗦,明日还不知有没有命睁开眼强太多了!
“你们这去干活儿还有炭领啊?”好些个笑着围过来,打量木炭的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心里滋滋儿地直冒酸水:“这炭能用吗?”
那领了煤炭回来的几人斜着眼瞥了下那些冒酸的人:“这炭可原是要十文一斤的好炭,知州老爷心疼大家伙儿过冬夜里冷,早就发话说但凡是去领木牌干活儿的,那都能凭木牌买炭,才五文一斤!”
“真这么好?”见他们去干活儿的又能吃饱肚又能有木炭的,意动的人可不在少数。
再者说这些去干活儿的人每人私底下还得了葛歌单独给的十文一人,自然是卯足劲儿给说新政令说和:“那官府大老爷都发话的事儿还能有假?你们要不信,明日只管跟着去做一日,左右在这窝着也冷得很,就一日工夫你们瞧便晓得!”
说罢见效果差不多,这些人也不再多说什么,各自提着自己才领回来的粮食炭火回屋里去,他们可都商量好了,今日他们五家人一起去干活儿,今夜倒不如一起烧个炉子过夜,这样又省炭火又暖和。
同样的事也发生在云州城内外多处流民暂居的破庙、破房子、大杂院儿等地,意动之人自然不少。
第二日天才蒙蒙亮,州府衙门迎来了开衙以来客流量最大的一日。
报名上工的流民少说四五百人,堵得衙门口水泄不通,吓得一早来上工的捕快衙差们个个都是一激灵。等明白是怎么回事后,便按照上头的吩咐各自有条不紊地忙去。
站在府衙内望着外头井然有序来领牌子干活的流民,熬得两眼通红的胡宥青长长舒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