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将小木牌放下,先为自己没经主人同意而拿起致歉,再说道:“看得出,柳举人很喜欢这书签,常常使用把玩。就不知为何要刻这句“采薇”,出自《诗经》,好像并非出名的诗句。”
柳庭璋摆摆手,示意信先生在他房中随意,不知想起什么而微笑起来,信恰好看到少年右侧深深的酒窝,大为惊奇,追问道:“柳举人是为何如此开怀?”
“是因为信先生提到的“采薇”诗句,这是我,嗯,一位对我有大恩的长者喜欢的句子。”
柳庭璋自知嗓音嘶哑难听,总是压低声音说话,也很少说长句子。
但是方才提到所谓“长者”,语调提高,音色难得发亮,他对这位“长者”的感情从话语中可见一斑。
信自认对这位新科举人还算了解。虽然有位秀才功名的继父,然而并未听闻在他周遭还有什么名师长者,柳庭璋仿佛自学成才、天赋异禀一般,十六岁就考中了百里挑一的举人,虽然不算空前也是少有。
他自然是官场中人、各层读书人议论的焦点,不少人好奇他是受了什么点拨还是宿慧在身、先天有灵智,信游走其间,听了不少猜测,越发明白柳庭璋中举的难得之处,他自己的好奇之心也蠢蠢欲动。
“长者?恕我冒昧,可有幸听柳举人细讲讲?”信决定试着问问看。
“先生见谅。我这位长者隐世多年,不喜被人知晓。”
“也罢,是我唐突。我是对柳举人提到的长者喜欢“采薇”诗句,而感到好奇。说回采薇一句,你们喜欢,可能是觉得其中有风雅比兴的意味而精妙之类,我是俗人不懂这些个,觉得凑巧之处,是家中幼妹,闺名采薇。”
聊着聊着,信想起当年听小厮禀告,妹妹独自带着下人去见过柳庭璋,详情自己却不清楚。那么,柳庭璋知道妹妹名字么?
柳庭璋不太明白,还算初识的信先生,怎么好端端地与自己说起来姑娘的闺名。姑且认为是信思念家人,无时无之挂在心上吧。
“晚生听闻,信先生幼妹受封幼薇郡主,是不也是?说起来,信先生几年前去过孟州吧,其时晚生也羁留当地,有幸见识过贵府车架。”
对于那次随着街头百姓向诚王一系的车架俯首一事,柳庭璋印象深刻。
不过涉及信的过往,柳庭璋把不准信如今的心态,边说边观察信的神色,随时准备切换话题。
不料,信接下来的话,让柳庭璋大吃一惊:“不错,就在那次,我知道了你,云州息县柳庭璋。可惜咱俩缘悭一面,七月初六,是这日子不?我记不清爽了。我很早就跑去客栈找你,你刚退房离城。”